基础教育是覆盖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只有基础教育是全民性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依法接受的教育。基础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制度,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已占有相当大比重,他们普遍成为家庭的关注中心,凝聚着家庭几代人的希望。对家长来说,学校办好了,孩子教好了,比什么都高兴。搞好基础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密切党群关系、理顺群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二)这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育改革逐步深化,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相比,我国基础教育仍然有较大差距,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基础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我国需要接受基础教育的适龄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成年公民数量也非常惊人。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54年。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5岁以上文盲有18亿,占同龄人口的2225%,其中青壮年文盲约5200多万。尽管党和政府为扫盲进行了不懈努力,每年仍有成百万新生文盲涌入劳动者的行列。特别是近两年,不少地方中小学辍学率呈回升之势,使普及义务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基础教育的经费十分困难。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显得非常不够。我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93年为266%,人均只有1292美元。这不仅比世界发达国家低得多,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41%、人均42美元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按照中央的要求,省级教育经费应占到财政支出的20%以上,目前全国实际上达到这一标准的省仅有四个。问题还在于,这些本来不足的投入,绝大部分用于人员开支。据统计,1993年我国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普通中学用于人员部分达8281%,小学将近90%,教学经费所剩无几。 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全国民办教师的月平均收入只有80~100元。在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基础教育师资匮乏越来越令人担忧。 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有待更新。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不少值得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教材内容有的陈旧,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脱离多数学生将要就业的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填鸭式、满堂灌、死记硬背等现象严重存在;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影响了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发展基础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必须扎扎实实地工作,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第一,领导要真正重视。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各级领导是否重视,关系极大。没有领导重视,就不能把基础教育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经常研究讨论;就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问题。实践证明,只有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重视,才能带动逐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形成上下左右齐心协力抓教育的局面。要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对基础教育的认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要大力宣传表彰那些重视教育、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领导干部,批评以至处理一些极端不负责任、空谈误教的官僚主义者,以分清功过,明辨是非。要把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内容,作为评价、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全社会要大力支持。人多是我国一大国情,许多问题由人多而产生,许多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在人多上做文章。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包下来,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在实行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兴办为主的同时,继续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组织以及公民集体或个人举办各类学校。社会办学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有关方面也要爱护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尊重其办学的自主权。要利用多种渠道筹资。继续动员和支持海内外各界人士为基础教育捐资助学,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捐助的资金用好。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种兴学支教义举,表彰热心教育的先进人物,使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使社会支教活动形成风气、形成制度。这几年开展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效果很好,要总结经验,推广创新。要加强各方面的配合。教育好下一代是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的责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部门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长有责任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确保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健康发展。总之,社会各个方面要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第三,教育工作者要艰苦奋斗。搞好基础教育,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几十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永远感谢他们。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会有所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也会逐步提高,但是困难和问题不是短时期内都能解决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以从事教师工作为荣,为着民族的振兴,为着祖国的未来,不怕艰难,安贫乐道,把毕生精力献给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要提倡勤俭办学,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把学校办好,把学生教好;要发扬敬业精神,坚持"三个面向",加强政治修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育出适合现代化需要的"四有"新人。 第四,工作要狠抓落实。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搞好教育工作,必须"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必须转变"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当前,有些地方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泛滥,空话、套话、假话盛行,会议、文件、应酬成灾,影响了干群关系,贻误了许多工作。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既多又难,只有经常抓、具体抓、反复抓,才能解决。我们必须转变作风,切实做到小平同志所要求的"扎扎实实地抓","抓紧、抓好"。 (摘自 (选自《学哲学 用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