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推荐一本好书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

摘要: 《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按专题摘编、真实记录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著。   书中文稿除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绝大部分已公开发表。   所选 ...
文稿修改演播室

 

李瑞环:弘扬“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次大会(注:指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讲话,我想着重讲一下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待人处事的传统美德。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这个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历经磨难而绵延不衰,屡处逆境而聚集不散,就是因为我们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潜移默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直到今天,和的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事、从政、经商等各个方面,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的思想讲求和谐、和睦、和气、和善、祥和、谦和,提倡团结、互助、友爱;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和的思想注重合群随众、和衷共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围绕共同目标来构筑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协调一致、和睦相处的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统一,谋求生态平衡,实现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处理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提倡“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最终达到“协和万邦”,和平共处。总之,和的思想可以扩展到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这个思想一旦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成为研究部门的课题,一旦引入决策机关的指导观念,一旦与现实问题深入联系,必然会放出灿烂的光芒。

  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长期被淡化、被贬低、被扭曲,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对外抵御入侵、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反动统治、实现民主自由。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实属形势使然。新中国建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独立了,人民当家了,整个国家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全国上下理应团结起来,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否定和的思想的斗争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很难被摈弃,某个时期、某个方面反而变本加厉,以至由反右斗争、反右倾斗争、“四清”斗争发展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纯粹是自己瞎折腾。在那个年月、那种气候下,一切关系都简单化为阶级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动辄上纲上线,到处批判斗争,没有人情、友情、亲情,有的只是狂热盲从、翻脸无情。转眼之间,好人就变成了坏人,革命同志就变成了反革命分子。比如我本人,当过工人、企业干部,当时也算是有名的全国劳模、学毛著积极分子,却稀里糊涂地成了“三反”分子,住了四年多的牛棚。许多事情,今天看来非常的离奇、荒谬、可笑。有个人被打为反革命分子,理由是他擦屁股的报纸上有领导人的名字。当时做早操要喊口号,一些地方规定,听到向左转的口令要喊“毛主席万岁”,听到向右转的口令要喊“打倒刘少奇”,有人喊错了,就成了现行反革命。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谁还敢讲和为贵!那时和为贵就是“无原则”、“无是非”、“抹稀泥”、“不坚定”。拨乱反正,我们党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但长期被淡化、被扭曲的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并没有得到正名。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任重道远,十分需要有一个和谐安定的局面、和睦融洽的关系。以各党派、各团体、社会各界为组成单位的政协组织,应该高举和的旗帜;以团结、民主为主题的政协工作,应该弘扬和为贵的思想。

  反对和为贵思想的人,常常以坚持马克思主义自居,实际上他们坚持的是被自己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作为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的思想武器,凸显了斗争和革命的本性,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但这种强调无疑具有策略性的意味而不是辩证法的本质。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或毛泽东,他们在重视斗争性的同时,丝毫没有轻视对立面的同一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也就是社会发展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列宁说过:“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矛盾的同一性定义为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等等,都是这方面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既讲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绝对性,同时又讲矛盾、斗争的特殊性、多样性,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矛盾的转化过程中,既存在着双方同归于尽或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方式,也存在着对立面之间互相制约而取得平衡的方式。那种将矛盾简单化为你死我活的僵化思维,不但在理论上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而且在实践中危害甚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7-3 20:35
  • 4
    粉丝
  • 1365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