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研究宣传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作为中央批准的重要研究平台之一,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努力在推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宣传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和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在不断走向纵深,继续深化研究可以把握好三个层次。一是认真研究十九大报告中高度概括的“八个明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相互关系和具体要求。二是分领域研究。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等重大思想和重大命题,还要在继续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政治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社会建设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改革思想、统一战线思想、祖国统一思想、国家总体安全思想、党建思想等深入研究。当然每个领域还可以继续细分。三是加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总体性研究,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理论渊源、时代特征、实践基础、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理论品格、科学体系、原创贡献、世界意义等。这就需要进行贯通式全景式的分析,并进行高度的思想提炼。当然,除了这些问题,还应当对一系列重大新论断进行研究阐释。 在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艰苦的理论探索。一是必须学会用学术讲政治。党校姓党,党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讲政治,同时要受过良好的学术研究训练,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完备的学科背景,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才能透彻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律、不同论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二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积累储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研究时既要准确理解思想原意,还要分析思想观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在分析和比较中读出这一重要思想新在哪里,何以能新?其中蕴含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各自在哪里,又如何在更高的层面实现高度统一?我们正在组织对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性跟踪研究,计划组织相关成果发布,为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方向指引。 三是必须熟悉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伟大思想是在艰苦历练和实践检验中逐步形成成熟的。中央党校在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和思想研究方面是走在前列的,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2015年上半年,我校组织的《学习习近平十八大前后重要论述》系列文章在《光明日报》连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目前已发行600多万册,《习近平在正定》在《学习时报》已经连载完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与之相对应的是,要继续研究和回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经验,分析预测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发展态势,及时推出对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大力加强研究人员队伍建设 我们感到,坚持内涵式发展,提高现有研究人员素质能力,是加强研究人员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坚持全面系统学,提升研究人员的基本理论素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要做好研究宣传阐释工作,必须熟悉这一新思想的基本文献,掌握基本功。首先需要系统学习中央机关组织编撰的一系列重要读本和相关文献。作为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这些基本材料必须烂熟于心。其次需要密切跟踪前沿动态,及时学习最新出版的《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学习时报》上刊登的重要文章。同时还要关注中央媒体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活动和最新讲话精神的权威新闻、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和重要讲话,也要关注公开发表的领导干部和权威专家的理论文章,并且要构建起自己的信息资料库。这样才能确保研究队伍及时准确地掌握中央精神和研究前沿动态。最后需要不断拓宽理论视野,及时了解国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动态。 加强哲学思维训练,提高研究人员运用正确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业人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水平,不能满足于熟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原文,还应更进一步,掌握精髓要义。这就需要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些重要思想理论观点的深层考量以及产生这些思想的深刻国际国内背景,思考其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及其哲学基础。一是要把握准研究问题的基本立场。立场决定思想产品的属性。同一个事物,以不同立场来观察,会得出不同结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二是掌握核心思想。既要掌握好十九大报告凝练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思想的体系,也要掌握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思想理论观点,并切实把握这些思想理论观点的内在逻辑,做到体系化学习。三是掌握基本方法。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归根到底是唯物辩证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特别注意领悟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把握其哲学基础,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坚持面向大众,提高研究人员创新理论话语体系的能力。要履行好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研究人员不仅需要用好专业的理论语言,还要学会深入浅出运用主流理论话语,写出既能够被中央有关部门认可、又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这就需要打造适应群众需求的话语体系。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把握准确,在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使理论大众化。其次,这个话语体系必须聚焦中心,所有的阐释都围绕主题主线来展开,不能走偏。最后,话语体系必须跟上时代、语言生动鲜活。 着力增强宣传展示的有效性 做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的宣传展示工作,需要以准确阐释为前提,以增强效果为导向。为此,必须着力做好以下“五化”。 宣传内容的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要全面、系统、精准地讲清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题主线、逻辑起点、主要思想、实践要求以及科学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研究的成果不应表现为某种单一的形式,而应注重宣传展示形式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各界别、各个领域,实现对整个社会的全覆盖。为此,作为宣传展示的重要平台,首批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理应以更宽广的视野理解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既要注重论文、专著、课题、会议等学术性表现形式,也应注重扩大联系渠道,加强与文艺界、思想界、舆论界的合作,努力促成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转化。 宣传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接受知识的途径、偏好和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于通过现代通信手段接受各种思想。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以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如网络、手机、视频等现代传播方式扩展理论的影响力。 宣传对象的大众化。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为物质力量。理论宣传的关键是让广大受众看得懂、听得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宣传展示必须重视传播的大众化。这一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只有让更多的人民大众理解并接受这一科学理论,才能真正让理论转化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才能增强人们的“四个意识”,汇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应重视宣传对象的大众化,让理论的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老百姓所接受,让他们真懂、真信、真用。 宣传视野的国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既然是具有国际性的思想,在宣传传播上就必须重视开拓国际视野,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向国外推出研究成果、开展国际公务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向世界各国官员和人民阐释这一思想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在开展对外交流方面,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把握理论的“中国特色”,也要注重使用国际话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以创新作为彰显教育系统的忠诚与担当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要求、理论特色和重大意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为更好地完成肩负的使命,我们以为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教育部党组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开展“上率下”全员学习,“部省校”专题培训,“百千万”宣讲对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等活动,在教育部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宣传,使教育系统干部师生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用这一思想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坚定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四个意识”,用这一思想所记录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增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四个自信”,用这一思想所体现的我们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鼓舞教育系统干部师生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把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成思想理论研究机构排头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头雁和意识形态工作桥头堡。 二是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才优势奉献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我国教育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着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发挥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的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智力密集等优势,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宽广的视角,在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深刻的治国理政智慧以及解释世界并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原则,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话语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三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眼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这是我们中心的主要努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通过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教育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学生在勤学苦练中增长知识本领,激励青年学生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让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