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苏N,这是宿迁的车牌代码。苏,首字母S,南方;N,北方,苏N好像也在表明宿迁在南北分界线上,这也是巧合吧。 通过上述几组数据,大家可以看出,宿迁处于地理上的南北过渡带,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宿迁独特的旅游景色和资源。北方有的,南方没有的,这里有。这里有成片成片绿油油的麦田,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冬天,还有几乎是中国平原地区最南端的室外滑雪场。南方有的,北方没有的,这里也有。这里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的古典园林,有牛背童笛、油菜金黄的田园风光,还有冬季依然绿树葱葱的城市绿化。北方没有,南方也没有的,这里还是有。这里四季有景,但又各不相同,春有百花烂漫,夏有绿树成荫,秋有落叶金黄,冬有傲雪寒霜。可以说,宿迁是一座生成北、孕育南的城市,是南和北的基底,南北的元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相映成趣,绘就成一幅有别于南北、却兼具南北的美丽画卷。 这样的独特自然,你喜欢吗? 嗨,我在历史里 说起宿迁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土生土长的宿迁人,《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下相即今日的宿迁。在座朋友可能会有疑问,项羽为什么自称西楚霸王?楚国不是在湖北一带吗,与宿迁相距太远了啊? 其实,战国时期楚国的面积很大,相当于现在湖南、湖北、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浙江大部、上海等11个省市,面积大概是其他六国的总和。楚分三楚:东楚、西楚、南楚。南楚为江陵,就是今天湖南、湖北一带;东楚为吴,就是今天苏州、扬州一带;西楚为彭城,就是今天宿迁、徐州一带。项羽王九郡、都彭城,所以称为“西楚霸王”。楚国虽大,但以仁义立国;秦国虽小,但重视武力强兵。后来项羽起事,当时楚国已经灭亡,但仍高举楚国旗帜,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楚国很讲仁义、很有号召力。 宿迁历史不像北京那样灿烂辉煌,但也十分悠久,有很多传奇般的史实。六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宿迁号称“东夷之地、淮夷之国”,是一个“海滨城市”,当时海平面比现在高出 夏商为邳国地,周为钟吾、厹犹二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宿迁先吴后楚。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置下相县。项羽灭秦,分封天下,下相属西楚。公元405 年,设立宿豫县、宿豫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宿豫这个名称。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讳,将宿豫改为宿迁,意为古宿国人迁居于此。宋、元、明、清,各县郡屡有废替。直至1996年,地级宿迁市正式组建,今年正好是宿迁建市二十周年。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南方的政权向北打,或者北方的政权向南打,总要在宿迁这片区域集结,然后一鼓作气打过去。可以说,宿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讲几个例子: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12年,吴国向北扩张,先灭掉古徐国、钟吾国,也就是今天的宿迁,然后开挖邗沟上接泗水,从泗水北上攻打齐国。吴国鼎盛时期,边疆最北到现在的山东胶东半岛。公元前473年,越国打败吴国。公元前306年,楚国乘越内乱,联合齐国灭掉越国。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以淮河为界,宿迁被反复争夺,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水工第一坝——浮山堰。公元514年,梁武帝为了与北魏争夺寿阳,在淮河宿迁段造浮山堰,意图蓄水淹掉上游的寿阳。虽然浮山堰最终被冲垮,但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其总储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的四分之一。今天,在宿迁泗洪县四河乡还可以看到浮山堰的遗址。 南宋时期:南宋与金国不是划长江而治,而是以宿迁所在的南北分界线为国界。公元1128年南宋京东守将杜充为防御金兵南下,在今河南滑县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经宿迁由泗水入淮,这一改就是700多年,直到公元1855年黄河才再次改道北流入渤海。所以,现在大家还可以在宿迁看到黄河,但已经不是当年的黄沙浑水,我们已经把黄河打造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了一条绿色生态走廊。 解放战争时期: 这些都说明,宿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战争的硝烟离我们远去,但市场经济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商业经济的版图上,宿迁也越来越成为商家必争之地,百威、格力、蒙牛、康师傅、海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把宿迁作为布局华东市场的首选之地。 旅游业也是如此,宿迁有着最佳的旅游半径,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蓝海。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宿迁为圆点,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以及周边安徽、山东的地级市基本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宿迁位于长三角北翼,坐拥1.3亿人口的中高端消费市场;背靠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亿的淮海经济区。可以说,到宿迁投资或观光,尽享周边旅游市场和资源。 这样的传奇历史,你心动吗? 嗨,我在文化里 妈祖——南方特别是闽南一带的朋友都很熟悉,她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闽南沿海、台湾、东南亚之外的地方很少能看到。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坐落在宿迁泗阳县高达 其实,这与宿迁的运河文化有关。提到运河,大家自然会想到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宿迁境内总长 妈祖文化落根宿迁,是宿迁运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加之历史上宿迁的行政区划不断变更,南北各种文化的渗入,形成了宿迁包容性的文化特质。举几个例子: 宿迁的语言。在宿迁,真的可以算得上十里不同音,三县两区分属三个不同的方言区域,泗阳县、泗洪县属江淮方言洪巢片,沭阳县属江淮方言海州片,宿豫区、宿城区属中原官话方言区。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兼有南北特色。比如和年轻人打招呼,北方人称呼大哥、大姐,南方人称之小哥、小姐。在宿迁叫小大哥、小大姐,是不是南北兼顾?再比如,汉语要表达“OK”这个意思,从全国来看,主要用“管、行、好、中”这4个字,如山东一带用“管”、河南一带用“中”,但在宿迁这四个字通行通用,没有任何障碍。 宿迁的风俗。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朋友都可以在宿迁找到自己家乡的影子。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小孩出生报喜时要给亲戚朋友送红鸡蛋,在宿迁以偶数的粉红鸡蛋代指女孩,以奇数的大红鸡蛋代指男孩,这一点与北方一致。又比如,南方过端午节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这一点北方没有,但在宿迁却有此习俗,又和南方人一样。举这两例,就足以能说明南北风俗在宿迁是共存的。 宿迁的饮食。以最常见的主食来讲,北方一日三餐都以面条、煎饼、馒头等面食为主,南方则以米饭、米粉等米食为主,而在宿迁一般都是中午吃米、晚上吃面,都是主食。 再以煎饼为例,北京也吃煎饼,就是常见的煎饼果子,把各种杂粮面糊放在小鏊子上,用刮板转一团即成,这应该是演进和改良过的。宿迁现在还保留着最正宗的烙煎饼方式,主要器具是鏊子,直径三尺左右,摊烙的工具是一个二尺左右光滑的细长竹片,烙煎饼的时候,先边缘后中间,煎饼烙好后,把圆形的煎饼对折成方形,意寓天圆地方。 宿迁的戏曲。因方言声腔不同,宿迁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宿迁沭阳、泗阳为淮海戏流行区,宿迁泗洪为泗州戏流行区,宿豫、宿城有淮红戏等曲艺品种,这几个戏都源于拉魂腔。一般意义上讲,北方剧种的唱腔高昂,比如秦腔;而南方剧种的唱腔委婉,比如昆曲。从东南到西北,唱腔调门越来越高。宿迁的拉魂腔一方面深受秦腔影响,悲愤、欢乐表达强烈,同时又融汇了徽剧、昆曲等因素,叙述、抒情朴实细腻,体现出南北融合的特色。 宿迁的包容文化,也催生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各方智慧的深度融合,为宿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理念和各类时尚元素,让这座城市永葆生机与活力。 这样的包容文化,你认同吗? 独特的自然、传奇的历史、包容的文化,细细体味宿迁,恰如是一杯“清水”,加点蜂蜜就是一瓢甜水,加点佐料就变成一碗浓汤,零度以下成为晶莹剔透的冰,到了 嗨,我在这儿等着你!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