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热文:在省部级单位为一把手写材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摘要: 题主是市委办的文字秘书,主要为市委书记写各种文字材料。工作过程当中经常收到下级报送的各种材料,有时候真的觉得他是敷衍了事,随手写写,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经常听办公室内的老同志说,写材料永远一级是一级的水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上面有很多人回答了。重复的话不多说,说几个写省部级讲话稿真正比下面领导讲话稿更难的地方:思路、语言风格和讲稿整理。
思路:讲话稿其实最难的地方在于思路。一般外人看领导讲话,觉得似乎千篇一律,都是领会精神、学习贯彻、狠抓实干、落实到位。其实内行知道,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真正的听讲话受众也能通过这个讲话稿,意识到这个领导到底思路怎样,是要怎么抓工作。不同领导有不同想法,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落实要求。这些作为写稿人必须要想透。
其实在中国目前制度下,省部级比起地厅级和县处级,最大的区别就是就工作思路上。一般越往下相对越需要做的是怎么落实好上级布置工作,而越往上则是怎么布置好有关工作。所以作为省级领导,对宏观状况了解到位,对下一步工作重点抓到位以及对落实方法研究合理才是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写稿人来说,最大难度也在于此:因为写稿人并没有讲稿人这样的高度,却必须要写出这样的高度。一个处级科级,非得站在省级领导的位置上去宏观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显然是难度很大的,但又是必须做到的。如果这个做好了,其实客观上也逐渐具备站在足够高度看问题的能力了。因此,对于两办的定义往往是“助手参谋”,其中“参谋”也源自于此。而对于一些确实写得好的人,得到机会受到提拔并下去任重要职务,从组织安排角度说也是有道理的:毕竟看问题的高度和能力确实很强了,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下去会干的不错——至于一部人人由于长期在机关而到基层后推动工作魄力不足,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语言风格:官文有官文的规矩,但领导是有领导的性格的。不同领导讲话习惯和风格都不一样。而不同级别领导在讲话时候与讲稿的统一度又是不尽相同的。一般越往基层,越讲究脱稿发言,稿子就是一个提纲性质,领导在讲话时候要离开稿子,流利的发挥,对于照稿子读的领导,会被下级鄙视;而越往上来说,发挥越有限度,不能离开稿子(有兴趣同志可以看看国级领导讲话,都是必须完全照稿念的)。所以,在给省部级领导写稿时候,要充分考虑领导的语言习惯——是喜欢上来就具体布置工作的,还是喜欢强调领会精神的;是喜欢短句多语气重的,还是喜欢语言华丽排比句多的;是喜欢多用祈使句的,还是多用反问句的……语言写不对路,不符合领导习惯,往往是要返工的。
而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一个单位是相对稳定的,但负责这一块的省级领导则是过几年一换的,所以,往往适应一个领导的语言风格没两年,又换新领导新风格了。所以这时候,只能看看该领导以前的讲话稿,尽快和他磨合好。
讲稿整理:我不知道基层领导现在是不是每次讲话都要整稿,但省部级领导每次公开的大会讲话,都是要整理印发的。这个整理又是一个工夫活。如果领导讲话时候基本按照稿子倒还好办,如果领导发挥太多怎么办?大家都知道,书面印出和讲话说出是两个概念,领导有时候讲的激动说的较多,你在整理时候怎么摘取填入?他发挥的内容哪些保留哪些不留?口语化的东西怎么书面化?新提出的要求或通报批评的地方及个人加不加入?这些都是问题。
以上可能是个人觉得给省部级领导写材料的一些特点,其余还有不少涉及写稿通性的地方就不在一一赘述了,单列一下与地厅级及以下领导写稿不同的地方,目前想的就这三点,不周到的地方回头想起再补充吧。
 
推材料,也叫统材料。
大屏幕,四五个人,有时会十几个人,盯着。
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过。
一般大体量的材料会分块,然后合起来。
体量不大的一般两个人弄。
一般省部级领导讲话的长度控制在3000到6000字之间,再多就是大会报告,再少就是小会议的讲话。
我曾经被布置拿一个大会讲话初稿,8000字,两天时间。
这个还算是时间长的。
有时一个晚上弄个四五千字,也是家常便饭。
然后就是上面说的统稿子,熬到凌晨太正常不过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层级领导的讲话稿水平比较高的原因,都是一套班子在弄。
 
在省直属机关工作过,大多数讲话稿都是给厅长写,写了四五年厅领导都很满意,从此便感觉有些得意,自觉水平甚高。后来有机会给省长写了一次,绞尽脑汁,用尽毕生绝学,交了初稿后省政府办公厅一处修改后定稿,等见到了改动也就15%左右的定稿,自认高山仰止,改后的文章立意、结构、气势、精炼度,完全爆甩初稿两条街。
感觉写材料这种事,写十五年算是高手,你可以把98%的人都比下去,这时候你可能觉得没有你搞不定的材料,无非是辛苦点。但是和写了三十年的大机关笔杆子,就像是围棋高手和不世出天才的差别,仿佛就差了七八目棋,但穷极你一生,你因为少了那点天赋,都赢不回来。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写材料一级有一级的水平。
先说原因——就是可以掌握和调度的资源不一样。政府的材料不是文学作品,编个故事,弄点文采,哗众取宠就可以了。要想写好,必须言之有物,也就是写“实”。在政府工作,每一级的职权都有很大提升,调度材料会有更大优势。你在市委办,可以调度各局委办、各区市的资源,可以随意找各个机关的干部要情况,信息量大,而且精准,特别是很多信息已经过职能部门加工、筛选了,获得信息的质量不一样。这就跟你做菜一样,你的食材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怎么做都是好吃的。现在中央部委的领导,几乎都是各领域的专家,随便邀请一个出来,都能做个精彩的报告。因为他们可以把本领域的全国最顶尖,最前沿的信息聚合起来,为自己所用。这是一个地方机关做不到的。
再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收到下级材料时候的内心活动。
直接来说——就是虽然千差万别,但一眼就能看出水平。政府里面人虽然多,但真正能写材料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大委、大局、大部、大办,也没几个像样的写手。这种政府写手的培养,绝对不是中文系毕业、培训几天就可以了。关键是要了解工作、掌握情况,还要懂政治、摸脉络,更重要的是找准领导的关注点,把领导的思路完善起来。很多领导平时没什么时间学习思考问题,就只能逼着秘书使劲下功夫。写材料这个活非常枯燥、清贫,大家都不喜欢干。对每一个政府部门来说,培养一个好的文字秘书,都是很难的。很多单位报的材料,完全找不到逻辑,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有可能不是不认真,而是没有经过严格把关和训练。但是,没有好的材料出手,往往也代表了一个单位干部能力不行,损害了单位的形象,这也就是领导们都重视材料的原因,也是写材料的朋友们特别辛苦的原因。
 
一级有一级水平的结论基本没错。
不同意的,多半因为比较方法有问题,拿县里高质量文稿和某个市局比较。
真要比,拿最好的和最好的比,机关中,文稿质量最高的是党委办、政研室、组织部、政府办。
乡镇不论,你拿中央、省、市、县四级这些单位的大稿子一对比,自然有结论。
至于原因,有人提到基础材料有差别,这可能是接触政府文稿多。党委的文稿,很多不需要别的单位提供基础材料,而站位和水平明显不同。
这是因为基层养不起写材料的。
第一是人员数量。比如省委组织部专职写材料的有5人以上,还有兼职的高手。
市委组织部专职写的大概有三五人。
县委组织部最多一人,还要兼职常规工作。
 
第二是发展空间。写材料的巅峰在30岁以后,这个年龄段全面掌握了宏观情况和基层实际,对上级意图揣摩透彻,同时,能接受新知识,容易出亮点。这个年龄段,省直的干部事业方兴未艾,市直的在谋划下一步,县里的前路已绝(乡镇的不忍心分析)。
在省委组织部,30岁左右的秀才向上有很大空间,转到重要岗位的可能性很大,工作很有激情。
再如题主,在市委办,如果你写到35岁,最差也是副科长,将来能到其它单位解决级别待遇,也还有激情。
在县里最高做到政研室主任,而且前路已绝,之后转县委办主任都难度很大。能认真写东西就算爱岗敬业了,哪还有心思创新突破。
其它方面差距更大,去调研几次就明白了。
如果想在文稿上有突破,需要尽早向上遴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8-3-17 09:56
  • 4
    粉丝
  • 203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