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九)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构思谋篇要注意两点:即设计好文章结构和深化讲话主题。 ⒈设计好文章结构。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就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讲话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文稿。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⒉深化讲话主题。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蕴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载入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十六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界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人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完全正确,这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其次是凝炼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送入领导思想体系。再次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伸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这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上都有的现实、明确、具体的表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在各项具体事物中表达出来。 四是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市长与副市长讲也可能性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识、部门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得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显场合不妥、语言不妥、对象不妥,与领导的身份不相称。这是讲话起草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题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材料积累丰富并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法。 第一,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对客观事物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觉问题,并且敢于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阐发观点,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实质,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超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将产生较深的社会效应。这种方法对深化主题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主题的深化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地分析。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主题在强有力的说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问题要用层层“开门”的手法,把主题自然展开,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之类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使内在的逻辑力将主题深化。 第三,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市有市情,县有县情,必须一级一级具体化。否则,讲话就会流于形式,难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地提出对策,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篇领导讲话,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主题的深化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并能深刻地揭示问题本质,是深化主题全过程的表现。 第四,得当用语。语言使用得当,关键是讲话的语法语气要恰如其份。领导的讲话、报告、讲演等一定要注意语法语气,这样能进一步体现领导者的讲话意图,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科学表述敏感性问题。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大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等,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责怪过去。二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对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正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分析原因时领导机关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味批评基层的同志。四是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要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①俗语。包括谚语、俗话、俚语、民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毛泽东主席的演讲风格质朴自然,大气磅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俗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从而使演讲达到了“等闲言语变瑰奇”的意境。如用“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另外,讲话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一些文言词语文字简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强调语。讲话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强调语。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一定”、“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③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④警语。讲话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当使用一些警语。警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⑤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个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