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通稿强调“领导高度重视”,接二连三惹怒舆情。1月2日哈尔滨仓库大火,导致5名年轻的消防战士牺牲。@平安哈尔滨发布585字通报,对牺牲及失联的消防战士简单带过,用258个字强调“领导重视”,提到9位领导名字,介绍了他们12种头衔。媒体评论称,官样文章冰凉的文笔,蕴含着一股透骨的寒意。有网友说:你们这队伍整完了没有?前面火都快烧完了。内容呆板的八股文风遂成众矢之的,造成次生灾害。 在互联网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我们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一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但在今天,对领导高大上形象坚定维护的文风,不仅中央反对,更让群众产生逆反情绪,甚至激化矛盾。原本想在民众中塑造领导的正面形象,结果将其架在火上烤,领导形象不但没有高大起来,党和政府的威信还受到损害。这就是“捧杀”! 通稿中如何不“捧杀领导”?建议有五: 1.感知公众情绪预判风险。灾难一发生,有些网友很可能不分青红皂白,认为政府失德或失责,猛一顿当头棒喝。所以,新闻发布的态度、措辞和信息安排要充分考虑公众感受,准确预判政府言行的潜在风险,通过对话和沟通,先舒缓公众情绪,赢得理解和信任。 2.倒金字塔结构回应外界关切。按照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通稿中越次要的信息,越放到最后。领导重视应让位于灾情,灾难规模、损失、影响,应急措施等是发布重点。多用简明扼要的事实“硬措施”,少用虚软空洞的“党八股”,避免将灾难报道变成表功的折子。 此前,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百十来字,内容好记、说得实在,没有半句官话、套话,一推出便广受好评。 3.部门联动多元归因。如果处理不好民众关切和“领导重视”之间的关系,不妨?多发几个通报:对民众关切的内容按“正常规律”办,对领导和各部门如何“高度重视”的可用专门的通报介绍。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中,公安局的通报聚焦现场,尽量还原现场情况;卫生计生委的通报紧扣救治的措施和伤员伤亡。两者均是民众最关心的内容,且未被“领导高度重视”所稀释,清晰明了。 “4·7”美国华盛顿停电事件,发生爆炸的电力公司第一时间称,停电是由一条输电线发生故障所致,工程人员正在抢修,约有2.2万用户受到影响;国土安全部称,已展开调查,尚未发现人为破坏迹象;白宫发言人说,国务院大楼受到影响,但主要工作将照常进行。上述信息均从自身出发,说出了公众最想知道的所有事情,又多方表态交叉印证,白宫停电,美国群众却“情绪稳定”。 4.多种传播平台联动出击。新形势下,一纸通稿已无法有效引导舆论,必须注重新老媒体的联袂出击,文本、视频、图片,以及快讯、通报实时滚动叠加。特别是“小而美”的“双微一端”,既方便与公众沟通,又方便媒体同行传播。 5.自动应急响应开启处理程序。一个成熟的社会治理体系,公共突发事件一发生,应急救援机制和指挥体系都会自动响应,问责和处理程序也会开启。领导在通稿中不必“在场”,但在应急体系各司其职,时刻“在场”,让自动运转的应急体系成为新常态。而不是上头发话了或发火了,下面才动起来。慌乱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让激愤的网友更加愤怒,甚至情绪失控。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