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舆情信息怎么写?看完这篇文章就心底有谱啦!

摘要: 舆情信息的概念 1、什么是舆情? 社情民意,老百姓的看法。 2、舆情的分类 按来源可分: (1)网络舆情:网民的反映; (2)社会舆情:社会民众的反映; (3)舆情分析:研究部门和专业部门对重点问题的综合分析。 3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正文 开头:

简单介绍事件,说明群众、网民的意见(是赞成还是争议等)

主体:

主要表现人们怎么说,人们的议论。要按照规范的公 文格式,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加工,因为网民的层次不一样,用端庄、干净的叙述语言,少于排比句、少于修辞手法。 语言要简练,一般不要出现反问、感叹、设问句子,尽量用陈述句。

结尾

:简单精炼,切忌画蛇添足

如何收集、报送舆情信息?

一、收集

我们知道,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这些场所去寻找。具体来讲主要有:

(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

从媒体收集舆情要注意三点:

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

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

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收集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教育、城建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

(三)从民间收集信息。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

二、报送

1、字体: 报送的舆情信息标题为3号黑体(不加黑),正文为小3号楷体。

2、时间: 分别为每天上午1030之前。

3、形式: 发送信息时采用粘贴形式,不要用附件方式发送。报送时在每条信息前均要注明报送单位、报送时间(如??单位 ??编 时间)

4、字数: 舆情信息字数一般控制在500字左右。要提高敏锐性,观点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一般不超过5段。

写好舆情信息要把握好四点

一、要有勤奋工作的精神。信息要天天短平快、天天马拉松,向天天吃饭一样。要有好的态度,要把它当成事业,要有信心、有激情。

二、受众: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主要领导。

跟新闻、简报是有区别的,属于内部资料,是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切忌不要把党的大政方针再重复给领导说,个别需要的时候过度可以。我们主要写如何落实、贯彻的主要做法,以及人们的反映。

三、语言要端庄、精练、干净。尽量少用修辞手法。

四、报送及时。

现对舆情信息报送工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涵义:

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

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

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123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7-7-31 18:04
  • 4
    粉丝
  • 50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