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真学习、掌握政策、积累资料。我经常坚持认真的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既要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要学习农发行的政策性业务,全面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如信贷、会计、农业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上班时间除了写作、就是看书学习。中午从来不睡觉、晚上每天9——10点是做理疗和看书的时间、雷打不动。单位订阅的各种报刊我全部必读,包括一些部门摊派征订的非业务书、别人看来没有用的书,我也照看,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对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提的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坚持纸笔不离手,随时随地地把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记录剪贴下来。不论看书、看报、学文件、开会、下企业等都是纸笔随身带,偶有所得就积累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样做对写作很有帮助。由于多年来我积累了很多写作知识和资料,在我发表的稿件中,也是和各种资料的积累分不开的。 另外,支行组织过一星期的电脑培训,我为了尽快掌握打字知识,拄拐服着止痛药去万中四楼电脑房学习电脑知识。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把电脑老师感动的对我说:你这种精神,以后什么时间来都可以辅导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在电脑上写作了。 2 及时发现和处理新闻线索。发现线索取决于通讯员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一个通讯员思想水平、写作技巧、生活阅历、业务能力等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所谓新闻敏感性,无非是说搞宣传要懂得新闻价值。善于从一大堆材料中,特别是在不被别人注意或者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从我多年的写作实践中体会到,培养新闻敏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多了解情况。平时我学习、写作休息之余,经常和各部室保持联系。让他们有什么事都会想着告诉你。例如,我通过和主管行长及信贷人员的“闲聊”中,得到了很多关于信贷员宋贵的典型事迹。于是,很快写出了《无怨无悔写人生——记万全县农发行优秀信贷员宋贵》的文章,先后被国家级的《精神文明报》、《华北金融周刊》和《张家口日报》采用;二是多留心生活,就是说作为一名通讯员,要密切注意观察生活;三就是要多积累资料。 3 导语要传神。有人说:写好导语等于完成“半则新闻”,可见导语对一篇新闻的成败举足轻重。几乎所有的新闻教科书都是强调写导语要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甚至有的还规定导语要概括全篇主要内容等等。但就表现手法而言,它又不是绝对的,不应该把它视为不变的教条。所以,我认为写导语应该不拘一格,关键是写得传神,使之具备磁石吸引般的品格,让读者看完导语就产生非看不可的欲望。我对写好导语的体会是:面对要写的新闻事实,寻求其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东西,选择最佳角度,确定立意,并把它写进导语之中。但是,仅仅满足于“写进去”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巧妙地写进去,能让导语“言尽味正浓”,从而强化主题,增强读者刨根问底的欲望,产生最佳社会效果。我的国际优秀作品《热血撰写创业歌——农发行万全县支行成立五周年纪实》中的导语是这样写的:1996 年12月8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万全县支行的诞生,为万全这片古老的黑土地蕴育了新的希望和丰收。让全县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大难“打白条”,因为农发行的成立变成了历史;使农民喜笑颜开的新希望——奔小康,由于农发行的诞生展开了蓝图。五年来,共累计投放政策性资金3亿多元…… 4 莫以短小而不为。郭沫若同志有言“好的短文章多给一点稿费……长而可用的文章就少给一点稿费。”无疑,这是对写短文的支持和鼓励。事实上,长文章未必分量就重,短文章未必分量就轻。另外,从新闻属性讲,决定了新闻稿件宜短不宜长,新闻姓“新”。要做到新,一是时间要短,二是报道要快。只有写稿时间短,才能及时报道出去。否则,洋洋洒洒数千言,时间拖久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新闻性。再从新闻的可读性上讲和人们珍惜时间上讲,也决定了新闻稿件宜短不宜长。在我发表的文章中,最短的只有37个字和46个字。《张家口日报》一天刊登过两篇,有连续四天天天刊登我的文章。国际优秀作品《热血撰写创业歌——农发行万全县支行成立五周年纪实》,仅有980个字。国际交流出版社致信说:您在文章中,简明扼要地记述了万全县农发行成立五周年的风雨历程,坚持按照国家金融政策办事,为当地农民喜笑颜开……所以,我认为要多写短文,说明内容就行了。 5 新闻标题要吸引人。写出好的文章,选好标题很重要。人们常这样说:看书是看皮了,看报是看题了。标题写的有吸引力,可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我的获奖论文《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下笔时命题《浅谈成人的学习方法》。文章在省农行干部学校学习时的经验,根据成年人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差的特点总结出了“绘图法、集中归纳法和编顺口溜”三种学习方法。脱稿后就觉得标题写的大了,后改为《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不久被《农金教育与研究》采用。还获了三次奖,文章被收藏会收藏。 6 顺口溜能给文章润色。根据撰写文章的内容,恰当的编些顺口溜。不但能增加读者的可读性,还能为文章润色。例如:我撰写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亟待加强》的文章中,对很多农村党组织,一不开党员会,二不组织党员学习,更不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除了收缴党费外,并不把党员当党员看。有些党员也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对这种状况我用顺口溜“党员不党员、只差几角钱”来概括。文章被《共富天地》杂志刊登为卷首语。在国际优秀论文《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一文中,把贫困地区农村干部的短期行为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顺口溜来概括;把贫困地区形成封闭循环式格局的农民较为普遍心理用“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攒个油盐钱”来概括;获奖文章《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中,把《语文》课公文类型中命令、指令、令等十五种分类不易记忆,用顺口溜“三令二决三个告、二通二示复函报”来增强记忆。我在创作中体会到:恰如其分的顺口溜能给文章添彩。 7 掌握投稿技巧。就是要仔细阅读分析有关报刊,研究所登稿件,调整自己的投稿策略。比如说:计划生育报上歌颂优生;储蓄报上痛斥浪费;健康报上评价气功;法制报上鞭达贿赂……另外,有的人说“和报刊编辑关系好,就可以多发稿”。我通过多年的投稿实践认为:关系和稿件的质量是相辅相成的,稿件的质量上去了,就能为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打铁还须自身硬。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