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想成功的播报一条新闻稿件,首先普通话肯定是很重要的,发音要标准;其次,在普通话说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稿件本身要有了解,不同的新闻稿件可能会有不同的播报方式,包括声音的轻重、快慢等。那么如何才能成功的播报一条新闻稿件呢? 不差毫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都不能出现事实上的差错,所以要认真、仔细地熟悉新闻稿件,在正式播出去之前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 层次分明——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混成一片。 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不要拖沓,要使人听起来舒服。 理性播报——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不带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听者自会对新闻稿件的内容有判断。 新闻播不等于念稿子,字里行间会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理性播报不是指没有任何的情感的表露,像“木头人”,播报者需要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要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而不是让人觉得不舒服、消极。不过这精气神也要分寸得当,总不能在播报一条灾难的稿子上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吧!总之,明快晓畅的语流+有精神的状态。 消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拖沓、语势平稳。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成不变”,一直快或者一直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播报新闻不是让你去评论、大谈自己的感想,而是干脆利落的准确地传达信息。 新闻稿件播读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资料整合:曹楚如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