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怎么提问,我的提问要有水平,对方才会更愿意说,更有表达的欲望。我要做一个详细的采访提纲。 好,我先要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耿辉的简历,包括耿辉的法院工作,一些工作亮点、难点等等。 第二天,我给法院院长耿辉打电话。我先客套一下,说我是澎湃新闻的记者蓝天彬,负责江苏的政法条线的新闻,平时和法院联系比较多,包括省高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也经常联系。希望和泗洪法院也更多联系。 这就给他释放一个信号,我是一个条口记者,一个懂行的记者,不是什么都不懂就来采访的记者。 然后,我说,我看到《法治青天我来扛》,最近在网上挺火,挺有意思的,你们当初是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MV? 这就是第二步,找一个好切入、好回答的问题,直奔主题,让他直接回答。他肯定会简单地回答下。采访就开始了。 但事情不会这么顺利。这时候,我碰到一个坎。法院院长说,他不能随便接受媒体采访,要经过县委宣传部同意。 这时候,怎么办? 我不认识泗洪宣传部的人。即使认识,也不太好通过宣传部同意再采访。为什么,因为宣传部会想,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干嘛要给自己找事做,万一出了差错,我还要担责。 显然,我应该打消法院院长的顾虑,继续采访。 我对他说,能不能先和我聊一下,到时候需要的话我再和宣传部联系,这样大家都比较方便。 接着,我马上再次提问,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采访上,问题上。于是一个小危机就解除了,他暂时同意回答问题。 这是第三步处理手法。 还有第四步。 聊着聊着,他会说,我现在比较忙,能不能结束采访? 这时候,我的采访才开始十多分钟,还没全面展开。于是,我就转移方向,说我再问几个问题。我把问题转移到法院的工作亮点上。 比如: 针对执行难,泗洪县法院发动了一场轰烈的整治“老赖”行动。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耿辉将“治老赖”的突破口放在了公职人员身上。 当初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对于他来说,轻车熟路,随口就可以回答。于是他接着回答,我的采访也得以继续。 问着问着,我再转回之前没问完的问题,让他回答。 就这样,我和他相当于是隔空交锋,我是避虚就实、虚虚实实,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各个击破,聊着聊着他也进入采访状态,我们聊了快两个小时。 包括他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我都有了一个印象,这就好写稿子了。 大家也看到了,采访随时要注意对方的心理变化,作出应对。 好了,我采访了法院院长,然后再采访了几个法院法官对他的印象。 我又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江苏省高级法院研究室主任也转发了视频,我认识他,马上和他联系,让他谈谈对耿辉的印象。 这样,我的稿件消息源很多,内容很丰富,和别人不一样。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