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寻找通讯的几个“点”

摘要: 通讯,是新闻宣传尤其是报刊宣传的重要体裁,定义也比较明确: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事件、工作、风貌等。但怎样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具体、生动、形象”?这是老生 ...
文稿修改演播室

      通讯,是新闻宣传尤其是报刊宣传的重要体裁,定义也比较明确: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事件、工作、风貌等。但怎样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具体、生动、形象”?这是老生常谈、仁智各见的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文拟以“体验式概括”方式,从扬子晚报几篇重点报道中,分析对通讯采写能够有所启发的那几“点”。

  主题提炼寻找“交叉点”

  主题即立意,是通讯的魂。主题是否正确、深刻,决定通讯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了好的主题,也就有了“主心骨”,材料、结构、语言、议论、表述等元素,也就有了各司其职的作用和各得其所的标志。没有好的主题,材料再翔实、语言再优美,也可能写成“备忘录”、“记事本”甚至乌合之“章”。

  在连云港华联广场,矗立着一群“雷锋车”雕塑,它告诉人们:港城的新浦汽车总站有一辆“雷锋车”,从1963年到今天,50多年如一日,一代一代坚持学雷锋,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近30万人次。率先报道这一典型的就是一篇通讯。

  “雷锋车”通讯的写作经历了3个“轮回”。最初,掌握大量素材并深受感动的记者,彻夜未眠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稿子,材料具体,情感充沛,取名《“雷锋车”的故事》,但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提炼不够,只是一篇还算感人的记叙文而已。第二回,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出了“雷锋车”的闪光点:“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并以此为主题写了5000多字,又没通过,原因更简单:好人好事,立意不到位。第三回,深入思考:积淀数十年的学雷锋故事,无疑有新闻价值,但其现实意义在哪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来袭,道德文化、奉献精神应该怎样去标识?一时甚嚣尘上的“雷锋过时论”“雷锋出国论”说明了什么?经过再三推敲,眼前一亮:如果说时间素材是纵坐标、现实空间是横坐标,那么它们的相交点,就应该是通讯的主题。这一想法反映在了标题上:《先民们说,太阳载在一驾车子上,由东到西,周而复始。今天,在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每天也往返着一辆英雄的三轮车,它让——阳光,洒满“窗口”》通讯不仅记述了“雷锋车”的历史,更突出了它在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困惑和在困惑中义无反顾的坚守,受到中宣部表扬,并获江苏省年度好新闻一等奖,“雷锋车”也成了全国重大典型。

  这就导出了主题提炼的“三部曲”:深入挖掘,把握材料意义;反复思考,促进认识飞跃;放眼全局,揭示时代精神。只有对大量感性素材不断进行逻辑分析和理性升华,在“时”与“空”的坐标系中找到二者的“交叉点”,才能占领主题“制高点”,才能“一览众山小”。

  结构布局寻找“支撑点”

  结构即“骨架”,是围绕主题对素材的组织方式。如果说主题解决的是“写什么”问题,那么结构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记者对通讯的“结构”就是对谋篇布局、选材组合的思维过程。通讯的结构主要有以时间为序的纵式结构、以空间为序的横式结构、以纵为主以横为辅的复式结构等等,但不管是哪种结构模式,都要做好一道功课:找准“支撑点”。金坛市小学教师殷雪梅,为了挽救6名学生的生命,遭遇车祸殉职,死后被授予全国“英雄教师”等称号。面对全国众多媒体几乎共同掌握的大量事迹材料,要想出奇制胜,“怎么写”就成了关键。经过深入采访,记者发现3个“关键”场景:一是她带着100多个孩子路过校门前公路时,一辆时速100多公里的黑色轿车脱缰而来,她张开双臂,迅速把6个孩子推向路的一边,拓开一条5、6米宽的生命通道,自己却被撞飞25米;二是她躺在水晶棺里出殡时,只有20多万人口的城市,有1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排在8里长街两侧,为英雄送行;三是从长荡湖边的一个农村家庭,她一步一步走向妇女突击队长、走向教师岗位、走向英雄,走了52年。“生命通道”“8里长街”“52年”,它们同时指向一个名词——“路”。于是,通讯以“路”作为支撑点谋篇布局,采用时空组合的复式结构,或者说以金字塔式的稳健结构,立体报道了她的事迹人生,并以《长荡湖畔英雄路》为题见报,在众多媒体报道中胜出,获得江苏省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找到“支撑点”,才能立起“顶梁柱”,搭成“蒙古包”,严谨、和谐、巧妙、跌宕地构成全篇而“不散架”,否则就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甚至如土委地、一盘散沙。

  节安排寻找“链接点”

  情节,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也就是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通讯记述人和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不必完全按线性安排情节,而是要拎出“看点”“亮点”,再“点点链接”,凹凸有致地串起全文,否则就可能写成平铺直叙的“流水账”。

  获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通讯《拥抱每一天的太阳》,报道的是20岁的南京姑娘陈阳患骨癌后,渴望生命、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事情。本来,对于这类题材不很新、故事不很多、典型意义不很大的人和事,如果按照一般的时间或空间顺序去安排情节,真的乏善可陈。不过,这篇通讯从她趴在病榻上写的日记中,选出了能够反映其心理历程的3篇日记,提炼出3个小标题:《我是一棵从不烦恼的小草》《活着,痛苦也是一种美丽》《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并把日记内容分别引用到小标题下:“我是一棵小草。小草枯萎了,浇点水又能活过来,可我呢……”;“妈妈,我每天身体都很疼痛。我不怕死,但我不愿死……我要活着看看世界,这个世界太美了!好喜欢一首歌《昔日重来》……”;“人活着,有多么好啊!……不如意事常八九,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3个小标题形成3个“亮点”,分别引领3个记叙片段:生病之初、病重之后、现在情况,从而“链接”成一个有变化、有高潮、有唏嘘、有泪水但并没有结局的感人情节。始料未及的是,通讯见报后引起共鸣,省内外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谈生命、说理想、励意志,引发了“我对生命怎么说”的讨论。文如看山不喜平,通讯亦然。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7-4-5 12:11
  • 4
    粉丝
  • 58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