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信息》原名《政协简报》,2006年根据北京市政协领导的意见,更名为《政协信息》,纸张由原来的16开4版改为A4纸4版,文字由4号字改为3号字。经过改版,《政协信息》更加方便阅读,版面也更加美观。每期《政协信息》可容纳2至3篇稿件,总字数在2000~2200字之间。
一、《政协信息》的主要内容 《政协信息》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北京市政协的基础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包括学习工作、调研工作、提案工作、视察工作、民族和宗教工作、文史资料工作、港澳台侨及对外交往等工作;(二)各种重要会议,包括常务委员会会议、议政会、各专委会主任会议、全体会议以及各种座谈会、研讨会等;(三)市政协领导重要活动;(四)市政协机关的自身建设;(五)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
二、《政协信息》的主要作用
市政协之所以编写《政协信息》,主要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反映动态。《政协信息》可以让各级领导随时了解市政协各部门工作的进展情况,让政协委员了解市政协工作的全貌。
(二)沟通信息。《政协信息》架起了北京市政协与兄弟政协之间,以及市政协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政协信息》,可以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从而提高北京市政协的整体工作水平。
(三)工作查考。由于《政协信息》可以基本反映市政协工作的全貌,因此为我们编史修志、总结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实践证明,《政协信息》在这方面的确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政协信息》稿件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体例乱
有的同志不太了解《政协信息》的体例,在写法上比较随意。其实,《政协信息》的体例与新闻稿有相似的地方。对于各类反映视察、调研活动或会议情况的简报,应该这样来写:⒈稿件题目顶格书写,题目后写会议或活动时间,并加圆括号,后接写正文。⒉正文可分段书写。其中第一段为综述段,简明扼要地对全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一般应包括会议(活动)地点、出席领导、主持人、参加单位和人员、主题(主要内容)等要素。第一段后,可分几段记述会议或活动的全貌。⒊正文结束后,署撰稿单位名称(使用规范简称),并加圆括号。
(二)篇幅长
有的稿件长达2000多字,比一期《政协信息》的文字量还多。有的稿件中的句子过长,当断不断,一“逗”到底,让人很难阅读。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每篇稿件的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在写作中,应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套话多
有的同志习惯于在稿件中使用一些官话和套话。如,某某区政协在区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这些套话往往会使稿件过于雷同,缺乏新意,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在写稿时,应注意把素材中最有特色、最有亮点的部分筛选出来,并尽量略去共性的内容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四)太专业
有的稿件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简称、英文缩写,而没有加任何注释,如R&D、CRD、CNG/LPG、“三亲”特色、“三化”建设等,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规范稿件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简称、英文缩写等,在行文过程中加上简单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五)口语化
有的同志在记述领导讲话和委员的意见建议时,喜欢照搬照抄领导和委员的原话,这就使稿件的语言风格过于口语化。《政协信息》作为公文的一种,具有公文共性的特点。我们在反映委员的意见建议和领导讲话时,应在不改变原意和个人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提炼。
(六)有硬伤
硬伤主要是指领导、委员的姓名有误,有别字、丢字和语法错误等。如,是中共十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十七”应为“十七大”;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的“的”应为“地”;天燃气中的“燃”应为“然”;可以得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其中的“办”应为“半”。对于这些易错的字,我们在撰写稿件后,应对所选用的材料,包括人名、地点、时间、情节、数字、引语、因果关系等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误。同时,应注意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以减少字词、语法上的错误。
四、《政协信息》稿件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会议、组织、机构等名称,一律使用规范简称。如“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简称为“市发展改革委”。
(二)人名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在姓名前加职务(如副主席某某),再次出现时则直书其名。一般不用同志、先生(国际友人或著名人士例外)等称谓。
(三)在反映会议、活动的稿件中,不必大量罗列领导姓名、单位名称,记主要领导(正局级以上)和主要单位即可。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主任科员)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