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多读书,才能了解好书的基本特征。
除了精读经典之外,还要大量地泛读其他书籍。泛读的目的是为了概括地了解,提高阅读量,积累阅读技巧,并提高阅读速度和判断力。判断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书的好坏的判断,二是对书中精彩内容的识别。
泛读的书可以走马观花的看,也可以消遣着看,以阅读前言、序言、后记、标题、范例、概念、重点段落、重点语句为主。
泛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味求快,甚至快到都记不住书里的内容。一本书往往都有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看一本书就如同跑长跑一样,如果一味求快,就如同一直在做冲刺跑,让自己没有放松和喘息的机会,使眼睛和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会造成麻木感,无暇欣赏和记忆那些精彩的片段。
泛读,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有张有弛地、快慢结合地读,只有这样才不会落下重点。快读,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判断速度;慢读是为了抓住重点、感受作品节奏;快慢结合,能使精神有个缓冲,使情绪有起伏变化,使记忆力得到释放。这样做,既能做到一目十行,又能做到过目不忘。当然,这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才能做到,而非一日之功。
泛读,更要强调把重点的地方做些记号,以便以后查阅。泛读的书,其重点往往比较分散,回读的次数也不会很多,所以,做些重点记号,批注一些感悟,能方便将来查找。
选择泛读书籍的方法就是:根据书籍的介绍信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判断,看看别人书架上的书,看看别人已经读了不止一遍的那些书。
第三,读读作者的那些参考书。
作者的参考书一定是值得一读的,最起码是值得泛读一下的。就连作者都要参考的书,那么这本书里一定是有些很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作者推荐的,或者是作者重点参考的,或者是使作者获得灵感的那些书。
作者参考和推荐的书名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书后所列的参考书目。
2,在前言、序言等介绍内容中。
3,在正文和插图中出现的书籍。
作者参考、推荐、提及的书,大多都与著作者本书内容的相关性比较紧密。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同系列的优秀书籍。特别是,如果在同系列的多本书中,都将某几本书作为参考书,那么这几本书一定是该系列的重点书籍。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