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领悟力是最重要的前提 有人说过,悟性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领。我体会,领悟力是做好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因为,我们接受任何一项任务,首要的是必须知道让我们干什么?必须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本质需求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丝毫不足为奇。 首先,要做正确的事。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提高领悟力的第一要素是随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准确理解自己担负的使命。同样的事情,两个人的理解不同,完成的效果相差很大。所谓做正确的事,就是在接受一项任务以后,应当围绕这件事的本质需求,不断深化对这件事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力量用在刀刃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辛苦工作半天得出一个结果,领导同志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最近,群山秘书长反复强调要增强工作准确性。我理解,增强工作准确性,就是要把工作意图和要求搞清楚、弄明白。否则,干了半天,白费功夫。 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任何一件事情,不管它有多难,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总会找到解决的路径,总会到达最终目标。正确的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大量实践,反复总结成功的经验、深刻吸取失败的教训而得来的。所谓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和变动特点做事。比如,让你筹备一个重要会议,你就要根据会议工作的特点,列出制定会议方案、明确会议主题、开展会前调研、起草会议材料、确定参会人员、联系开会地点、发出会议通知、培训工作人员、编排分组讨论、作好会议记录、及时编发简报、安排新闻报道、保畅会期交通、保证会场安全、落实后勤保障、文件资料归档等等要素,统筹安排,逐一落实。如果出现漏项或者次序颠倒,必然要出问题。能不能完整地列出要素,善不善统筹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素质就高,能力就强。 对我们来说,以上两个方面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要有自觉查找差距的意识,从差距看方向,从差距看潜力,在弥补差距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三、执行力是最关键的能力 执行力是把思路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方案科学、行动迅捷、结果满意,执行力就强。现在,机关最受欢迎的是执行力强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执行力强的人,提高执行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如何增强执行力?我体会,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三个要素:“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路线图”,意指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案。人家有时从新闻中听到的“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路线图”,指的是减少全球碳排放的路径和方案,要求各国围绕这个路径和方案履行承诺,采取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防止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国家被大海淹没。把“路线图”的概念引用到工作中来,意为每件工作都应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不管是成文的方案,还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工作计划,都应当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合理性、可行性。没有科学的方案,执行将会变成一次没有方向感的盲动。 “时间表”,意指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进度。任何一个遥遥无期的工程,任何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都会让人失望和不满。我们做事,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从启动、推进到完成的过程。如果不设定完成时限,事情必然无休无止的拖下去。我发现,有的事情“一季度等计划、二季度等资金、三季度改计划、四季度赶工期”,不是赶出问题,就是跨年实施。特别是在赶工期的四季度,会议多、总结多、检查多、节假多,根本没有多少有效时间可以做事。为什么不把工作前置一点、工期提前一点,在四季度以前完成呢?设立“时间表”,意指把工作拆分成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限时完成,有的步骤同步进行,特别是对控制性工作、关键性工作,必须倒排工期,一点一滴地拿下来。十多年前,我在一个重大项目建设基地进行调研时发现,如果工期合理,提前一年投产,创造的生产价值和节约的投资利息两项加起来,就可以带来上亿元的效益。时间就是效益,这是一句千真万确的话。财务管理的第一法则,就是今天的一元钱大于明天的一元钱。因此,我们接受一项任务后,要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明确步骤和进度,每个步骤都要按时完成,或者按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进度。没有“时间表”,不可能有满意的执行效果。 “责任人”,意指解决问题的工作主体要明确,细化到具体的机构、具体的人员。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人办,责任不明确,问责无对象。很难想象,一件无人负责的事情会办得很好。“责任人”,既有总责,也有分责,应当拆分细化,一一对应。很多事情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明确“责任人”,应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防止“三个和尚没水喝”。明确责任需要同奖惩挂钩,赏罚分明,才能促进高效执行。我们在研究安排一些工作要点时,常常在每一条内容之后加上一个括号,里面写明谁牵头、谁配合、谁落实,这样定下来的事情才能执行好。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