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是速度慢了就扩张,而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力求“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速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磨难中,旧有发展模式注定难以为继,完成涅槃重生必须坚定不移。以往的毛病是,一看速度放慢就心里发慌,“政府比企业着急”,逼着各地保速度、搞扩张,结果转变发展方式年年虚谈、步步落空,依然如故地维系落后结构,一次次助长泡沫经济,累积的负面效应越来越重。以增长速度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实在是已经走到尽头,现在“缓增长”正是“调结构”的发展转机,绝对不能再旧病复发,重走老路。 从11月经济数据看,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而这次会议,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中,有一句重要的话:“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也就是说速度有个底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为了保证速度控制在这个“合理区间”内。速度底线在哪里会上没定,但明确“调速不减势”,即表明中央降低经济增速目标已成定局。媒体披露预计降至7%甚至更低,也有说6.5%就够了。中央判断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目前还在合理区间内,所以关键是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更扎实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排在“稳增长”后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明年经济工作是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要发掘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需求,派生出新机遇,虽不容易实现,但也看出我国经济增长未来取向是从传统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且形成更为多元的动力机制。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新动力、新增长点在哪里? 经济增长总是要靠需求拉动的,新的需求就是新的增长点,也就是创新动力的来源。最根本的,就是“八个更加”基本导向中的第一条“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的的体现。我们不能总是从中外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扩张期望来发现需求(如房地产开发等),真正的内需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 要研究中国进入信息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生态化社会,以及全面小康和共富社会带来的居民新消费需求,把网络信息产业建设、新技术装备产业建设、节能产业和环保工程建设、老年社会化保障建设、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多震地区抗震房建设、城市综合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摆上突出位置。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若干年后国民储蓄率会出现明显下降,“老无所养”日愈成为社会突出矛盾,只有抓住目前有利的时间窗口,把早晚要做的民生建设多做、做好,才能避免将来酿发大问题。再如,我国西南地震多发地区,由于居民住房简陋,遇有中小地震也会造成人员死伤严重灾情,往往让国外不可理解。改革发展那么多年,为什么连群众住宅防震安全问题都不能解决呢?能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全面改造建设?很多带有公共工程性质的建设项目由于近期资本效益不高,对私资外资吸引力不强,但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意义重大,对相关产业发展的连带效应也是巨大的,就应当发挥政府投资和国有、集体经济的主体作用,以带动和引领整个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稳步发展。如果嘴上说的满足人民需要,实际上首先考虑的是满足资本获利需要,而不是让人民群众受益、让社会协调健康发展,这样的动力机制永远是扭曲的。 再一个问题,是要高度关注金融风险。我们总体上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但现在面临两难选择,因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因素对我国产生一系列影响,美元明显走强,给人民币造成被动升值,无形中给我国实体经济雪上加霜。美元加息,按理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该考虑加息,以防止国际资本大量外流。但从国内看,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又需要降息。最近的降息,已引起不少议论和担忧,现在进一步降准的呼声也很高。然而,真降得太低,眼下中国股市狂涨的浪潮可能就是国际投机资本又一轮掏空中国经济、洗劫中国国民财产的前兆。中央提出明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在不可乐观,前景难测。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