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写律诗先学格律

摘要: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我觉得学写律诗最好先学格律。一、关于平仄 简单地说,平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我觉得学写律诗最好先学格律。                                            

 一、关于平仄
     简单地说,平仄就是声调。声调是中国语言的显著特点。律诗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就是因为律诗的词句之间体现了严格的平仄关系。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二、五言、七言的平仄
     不论五言还是七言律诗,格律的平仄是律诗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基础。
     1、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
    (1)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2)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以上只是关于格律平仄的基本的知识。律诗的格律还应包括押韵、对仗、粘对、孤平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知识。初学律诗者不妨可以先找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对照平仄的要求,熟悉律诗的格律,然后再按照平仄的格式、韵脚,试着完成一首五言或七言诗作。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9-18 23:17
  • 4
    粉丝
  • 17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