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36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

摘要: 2014年3月24日,我在太原市委党校领导干部班和中青年干部班,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为题讲课。现将讲稿发帖于此。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讲稿)——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2014-3- ...
文稿修改演播室


      1、对纲常名教的批判。近代以来,君主制度已经日趋腐朽和衰落,而一些腐儒们却依旧大力宣扬纲常名教、愚忠愚孝,鼓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那一套。这就不能不激起有识之士的反击。实际上,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黄宗羲就发出了反对专制制度的第一声呐喊,旗帜鲜明地揭露传统社会“君主”的本质,认为这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康雍乾时期的思想家戴震,对“以理杀人”的“纲常名教”进行了猛烈批判,对在“纲常名教”下含冤而死的人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把矛头直指“三纲”、“名教”等专制主义,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把这个罪名枉加到孔子头上,笼而统之、不加分析地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孔子,却是混淆了历史事实。在君与臣的关系上,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父与子的关系上,孔子主张父慈子孝。这是一种双向对等的关系,经过改造和升华,是可以与当今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相融合的。然而到了西汉大儒董仲舒那里,孔子的上述思想被异化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变成一种绝对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并一直延续下来。“三纲”对巩固封建秩序有一定作用,但是,在中国结束君权制、走向共和制以后,它就成为过时的、应当彻底抛弃的东西。如果不加区别,把经学家们的“三纲”与孔子的思想混为一谈,就是一种非历史的、不客观、不公正的态度。
       2、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义利关系涉及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因而成为中国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从古至今,长期争论不休。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是:义字为先,义利相济。他认为,“义”是人的价值之所在,是君子的行为尺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长期以来被误读为“君子讲义,小人讲利”,这是必须予以澄清的。“喻”是知晓的意思,孔子这句话强调:一事当前,君子所知晓、考虑和顾及的是义;小人所斤斤计较的是利。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获得符合道义的实际利益,他所反对的是那种不顾道义而牟取利益的行为。荀子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在求利避害这一点上,君子和小人是相同的,但是在“所求之道”上却是不同的,君子是义字为先,小人是利字为先。荀子进一步指出,对于国家的治理而言,“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但是到了宋代理学家那里,却把义与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程颖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清朝思想家颜元对理学家们的义利观进行了尖锐批评,认为他们空谈心性,脱离人之常情,不讲实利,以至“误人才,败天下事”,他明确提出“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的主张。戴震则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本质,是知、情、欲的统一,情和欲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理”是人之情欲不失之度,自然之欲与必然之理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马克思指出:中国之所以被打垮,除了隔绝于世,以天朝自欺以外,就是“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由此可见,理学家们的主张,导致国人耻于言利,思想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 “存天理、灭人欲”的僵化思想在五四运动中受到猛烈批判,也是势所必然。
         3、对性理空谈的批判。明朝的灭亡使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掀起了反思传统哲学,批判性理空谈,主张恢复孔子学说经世致用之风的实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理学家们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体。实学思潮继承并发展了张载的“气学”思想,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体,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理为气之理,心为知觉之心,不具本体意义。顾炎武竭力主张以“实学”代替“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为学要以“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为内容。王夫之主张“理依于气”,提出 “行先知后”的认识路线,认为“行”是“知”的基础。颜元提倡“习行”,反对静坐穷理,空谈性命,强调知识应当从“习行”中获得,明确地把“格物致知”的“格”字解释为“手格猛兽”之格,并说“格物”就是“亲下手”,就是“犯手实做其事”。这说明,他已经看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实学之风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形成了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的湘学士风。鸦片战争以来,湖南涌现出一批志士仁人,例如:魏源、谭嗣同、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这些志士仁人,就是湘学士风的杰出代表人物。湘学士风也深深影响了身为湖南学子的青年毛泽东,他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之所以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不能不说与此有直接联系。纵观儒学的发展史,从先秦儒学到汉代经学,发生了第一次嬗变,董仲舒用“天人感应”、“纲常名教”、“天不变道亦不变”之类的僵化思想改变了孔子学说。汉代经学经过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与之抗衡,日渐衰落。到了宋明理学,又用“天理人欲”之类的僵化思想改变了孔子学说。这才有后来的实学对理学的批判,并力图恢复孔子本义。清朝大兴文字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于是,兴起了乾嘉朴学。近代以来的批孔,矛头所向是“三纲”和“天理人欲”等弱民误国的“吃人礼教”,却不加分析、笼而统之地把罪名加到孔子身上。这就是儒学在近代的历史命运。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经历过两次根本性的大变革。第一次,从公元前770年春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战国结束为止。在这500多年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墨、道、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第二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在这100多年中,出现了“西学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简称“中、西、马”)激烈碰撞、交锋和交融的局面。如果说,第一次大转变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的原因所致,那么,第二次大转变则主要是由于外敌的入侵所致。外敌入侵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迫使先进的中国人重新思考民族的命运,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因此,这是一次“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其来势更加迅猛,程度更加剧烈,范围更加广大,影响更加深远。在这次大变革中,以下三种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一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立宪派所奉行的改良主义。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残败而告结束,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康有为于次年发起“公车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投降和约,主张变法图强。之后,他提出变法的具体建议,就是在维护帝制的前提下,借鉴西方的政治和文化改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挽救社会危机,走的是一条改良主义道路。1898年(农历戊戌年),他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发起维新运动,历时仅103天,就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强烈反对和残酷镇压下失败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上的启蒙运功。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西方列强加紧蚕食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在掌握实权的腐朽的清朝守旧势力顽固地坚守其既得利益的情况下,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立宪派的主张既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又无法延续请政府的寿命,更不可能挽救近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如毛泽东所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36条评论

最新评论...

老猫2014-4-18 19:32引用

通过去年底以来每周两次的《论语》学习辅导,网友们对贾老师很是敬佩。正是因为有像贾老这样的热心长辈、无私学者,才唤起了大家对学经典、用经典的热情。虽然不能亲临贾老师授课现场,但这份讲稿却给了我们跟贾老师系统学习的机会,帮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刻认识时常挂嘴边的基本政治理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诸子百家2014-4-18 19:48引用

对贾老这样的大师,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

贾老的文章跨度好广,中国上下好几千年就在眼前演过。透过历史讲解政治,将儒学与马克思高度融合。我突然有种,我国最正统的儒学就是一直在为马克思主义的入驻,创造各种有力条件。儒家学说大体方向一致,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融合各家学说,发展得更具时代意义了。太感谢贾老了。给我们把历史梳理了,还结合政治,透过历史看政治,还原了历史的本真。

oucnhx2014-4-19 10:17引用

每到周二、周四,贾老都会一如既往的给我们上课,这种无私的精神就值得我们敬仰。贾老不愧是国学大师,用儒家思想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读读贾老的文章,听听贾老的课,就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正能量。

第n86‘2014-4-19 17:16引用

总感觉身为一名党员却未能很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未能用于指导工作、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通过本文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解惑启智。

云谈风请2014-4-19 19:14引用

纵横古今外、上下五千年,贾老从儒家学说与世界历史相结合发扬光大

云谈风请2014-4-19 19:17引用

论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 ,真是高见!值得很好学习!

温柔的老虎2014-4-20 09:44引用

大课题,好文章!先赞一个

贾陆英2014-4-20 15:20引用

愿与大家多多交流,欢迎大家前来拍砖。

糖心小跳2014-5-15 09:08引用

第一次看到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探讨的文章,很受启发,衷心感谢

千江月2014-5-16 05:55引用

很好的文章,思路开阔,用例缜密,值得人们好好研读

sjm2014-12-14 23:37引用

#在这里快速回复#“治民”之术的糟粕基础上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汲取了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关于科学、民主、自由、人权等精华,摒弃了它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的糟粕。

km长腿2014-12-15 01:07引用

厘清了思路,启发了思考,端正了思想

吕增先2014-12-15 09:58引用

科学、民主、自由、人权等精华

追求卓越2014-12-18 10:37引用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它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AFS2015-1-23 12:46引用

最喜欢贾陆英老师的讲稿风格了,赞一个!!!!

lllll6382015-1-29 10:36引用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深意,值得学习

冯晓斌2015-3-9 08:08引用

真的好久没回到老秘网,看到陆老师写的,想学习分享一下。提高一点

中国秘书2015-5-27 16:05引用

儒学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在治国理政上坚持“以民为本”。

查看全部评论(36)

本文作者
2014-4-19 15:56
  • 4
    粉丝
  • 848
    阅读
  • 36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