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新闻写法——消息和通讯写作

摘要: 消息和通讯写作主讲人:人教育股长陈中山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有关新闻的写作技巧,但愿大家通过学习新闻写作在工作中有帮助、有启发。主要分两部分来讲:一是消 ...
文稿修改演播室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我们会议和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五、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可以用描写、议论、抒情、叙述等多种手法来写人记事。它的作用是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貌,等等。

 通讯的种类。从报道的内容来划分,一般分为四类,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报纸上见得最多的。一是人物通讯。报道先进人物、新闻人物为主的要内容,报道的目的是反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人物的崇高品质,为社会树立榜样。这里要注意,不仅仅是先进人物,还有新闻人物,报纸上经常报道的文艺体育明星。但对于县里来说,主要还是报道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工作的开展。二是事件通讯。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通过写典型事件,来刻画一代新人的“群像”表扬先进,歌颂社会新风。三是工作通讯。也是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要经常面临的,对提升一个地方的工作水平,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政策很有帮助,能够较全面、较直观地反映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所以说,工作通讯是介绍经验类的通讯。比如说我们县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集约节约工作、耕地保护工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要写一篇工作通讯,把工作的举措提炼出来,反映出来,这种通讯写好后,领导是会满意的,自己的知名度也会提高。四是概貌通讯。它主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这种通讯由于经常用于介绍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因此经常被称为是旅游通讯。
  六、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篇优秀的通讯都能缩写成一篇消息。从内容上看,消息主要以报道事件为主,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通讯报道的是人,写人的思想及实践活动。即使是事件通讯也要事中见人,因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围绕着事件,刻画出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的形象,通过写事来写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消息只简单地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多写情节,也就是说没有铺开来写。通讯比较详细,具体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篇幅来说消息较短,简洁明快,通讯具体、细腻、形象。消息立足于让受众“早知道一点”,通讯立足于“多知道一点”,所以消息是打电报要快,通讯是写信要详细。
  从结构来看,消息为了吸引受众,往往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东西放在前面,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导语里,呈倒金字塔结构。通讯则不一样,围绕主题,把材料串起来,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材料,从头到尾都一样,全部者一样重要。可以按时间来写,也可以用因果关系来写,还可以纵横交错。
  从新闻时效来说,消息强调的是迅速,快。通讯则要求没有这么严。信息量上消息单薄一点,通讯丰满一点;信息深度上,消息简单一点,通讯深一点。
  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适宜写消息、什么样的事件适宜写通讯。
  占有的材料详尽写通讯,占有材料相对较少的写消息。要快速报道的写消息,要详细报道的写通讯。动态性的写消息,成就性的写通讯。比如,反映我们某个土地开发项目工作,已经获省批复立项了,动态性的,写消息;比如《全南造地万亩》。要反映全方位的工作,县委、政府对造地工作的重视,反映造地过程中我们国土干部的作用,各部门、乡镇的支持和对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的按时完成及项目完成后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造地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则要写一篇通讯。要反映人物的写通讯,反映事情的写消息。需要说明的是,消息也有人物消息,不是说消息只能写事,人物消息比较简洁,主要是叙述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以及简要介绍取得成绩的过程。如果你反映人物在取得成绩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并对它作一个评价,同时倾注自己的感情,则通讯。再比如一个国土信访案件或者执法监察查处的材料,如果只想告知别人这个案子的结果、原因,则写消息,如果想详细介绍案件的工作过程,国土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通过案子给人的警示作用,则写通讯。
  七、怎样写通讯 
  任何一篇文章都由三个方面组成思想内容、组织形式、语言表达。新闻作品也一样,思想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血肉。只有思想深刻才能有益受众,有益社会。
  1、如何立意,2、结构,3、材料的选取,4、语言,5表现手法,6、创新写法。
  1、先讲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思想,提炼主题,立意的过程也就是找角度的过程。怎么立意,一是在全局工作中去立意。同样一件事,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节约集约土地,我们县偏远山区,如果我们从工业园面积上去写,就会写不过人家,,写大招商项目,别的县名气比我们大,写这方面也没有特色。那么我们的主题应该在哪里,哪个地方才是我们的特点,这就我们写作时要考虑的。我们去年从工业园项目土地供、管、产和效益比例入手去写,我们县要有优势,结果采写的通讯上了10多家新闻媒体。二是放在大背景下去立意。也就是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中提炼主题,寻求与时代背景最佳的结合点。比如,我们要写一篇保护土地、保障发展的文章,重点写的是保护土地和保障发展。针对保护土地这一件事,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一步棋,可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既要保护好土地,又不能违背政策,两者的矛盾如何摆平,我们写的时候就应该寻找与时代最佳的结合点,放在一个什么样背景下来写。三是放在群众关注的问题中去立意。
  2、结构。简单地讲,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纵式结构,按逻辑顺序来写的横式结构,也有纵横结合的写法。
  3、材料的取舍。就是说我们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用什么事件来表现,怎么选取材料。有时候,你们拿一些文章给我们看,文章不能反映出主题,方方面面什么都,就是一篇工作汇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由老秘网推荐,一是所选的事例不典型,二是事例不完整。那么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呢,就是要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或者一件事件本质的材料,事件在人的工作中有代表性,这样的事例就是典型事例。听起来很难理解,很抽象。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这几个方面来体现典型。一是时间典型,节假、深夜,大家都放假你在工作,大家在休息你在工作,这就是典型。二是环境,恶劣的环境,条件恶劣,典型,能够衬托人物的品质。三是人物所处的情形,比如生病、住院。四是事件的性质,本身很有代表性,大家知道这件事很难,但他做好了。五是举动典型,与众不同的举动。
  4、通讯的语言。一是要具体,不要抽象,最好是用事实来代替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比如写某人“勃然大怒”,就不如写“他一下子把桌子掀翻在地”,“用脚踢了某地方一下”。什么叫具体,最直观,最生动的,感性的东西。比如说水果,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人们对水果的表象是以桃、李、苹果、桔子具体的事物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也就是说水果是一个属的概念,桃、李等是种概念,水果是大概念,桃、李属概念。狗,是大概念,黑狗是小概念,他家的那条小黄狗,就是具体的。再比如,鲜花盛开,鲜花给人印象不是很清晰,不是一下子能够唤起人们的形象感,如果说是水仙、一品红等,走进鲜花丛中,把现场的花名列出来,就会非常逼真,一下子就是有具体的形象出来。所以大家写新闻,要具体,少抽象,尽可能使用种概念,少使用属概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4-17 13:40
  • 4
    粉丝
  • 101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