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书记兰考讲话,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明确了一个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以坚强党性促进优良作风养成。这句话,指出了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党性锤炼。他为此提出4点要求: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这四条要求,涵盖了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准则规范,而且从价值观层面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是我们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南。 二、准确把握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对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准确诠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焦裕禄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在他心中,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对干部讲:“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下乡时,他发自肺腑地对群众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他的肝病早在1959年就发现了,但一直坚持带病工作,从没向组织上提出过疗养要求。他经常跟群众一起住草房、蹲牛棚、啃窝头。1964年2月,焦裕禄到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探望老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离家17年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探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焦裕禄这种夙夜在公、亲历亲为、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的公仆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 [page] 二是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1962年焦裕禄根据组织安排到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的兰考任县委书记。上任第二天,他就下到灾情严重的公社和大队考察。为了找到治理“三害”的良策,他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工作,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测量出全县84个风口、1600多个沙区,并一一丈量编号绘图。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每当雨下的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察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正是凭借这种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他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熟悉了县情,为战胜灾害创造了条件。“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焦裕禄的求实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三是“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焦裕禄兰考上任之前,地委同志告诉他,兰考是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充分准备。他态度坚决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面对黄沙漫漫、盐碱茫茫,冰凌遍野,他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他说“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这些铮铮誓言,不仅温暖了百姓的心,也激发了干部的斗志。凭着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为治理“三害”、彻底改变兰考面貌打下了坚实基础。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畏风险、知难而进的责任担当。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