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节:口才训练五步走(7) 4:11:52 本章字数:1835 其实,会用声的人,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把4/5的力量,都用在了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上面。 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进行音色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地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我们在正式的讲话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 一般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最基本的共鸣腔。声乐学习中还会提到腹腔共鸣。 除了以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多加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 还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体会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收拢。 (1)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可以体会一下,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练习: b?d???p?t? k?p?pipup?i 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多使用阴平声调,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冰雹拍照平静抨击批评…… 快乐宣纸挫折菊花捐助乌鸦…… (2)鼻腔共鸣训练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标准的鼻辅音m、n和n?就是这样发声的。有人觉得鼻音重显得声音好听、有厚度,但是,过多的鼻音有如感冒,也是不好的。 发?iu的音时,可以加点鼻腔共鸣。 体会加鼻辅音m?mimun?ninu 词组练习: 妈妈光芒中央接纳头脑…… 短句练习: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3)胸腔共鸣训练 胸腔的空间及共鸣能量大,发出的声音有深度和宽度,声音更浑厚、宽广。 词组练习: 百炼成钢翻江倒海追悔莫及…… 短句练习: 小柳树,满地栽,金花谢,银花开。 (4)头腔共鸣、腹腔共鸣训练 这是声音从眉心发出的感觉。 在说话过程中,基本用不到这两种共鸣。一般来说,做好胸腔、口腔、鼻腔共鸣,演讲、说话绰绰有余。 如果您有一点儿美声和民歌的基础的话,可以运用一点儿腹式呼吸法,结合胸腔共鸣,嗓音可以保持长久的圆润浑厚,声音穿透力也更好。 经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训练后发出的声音,有人称之为“机械音”,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相比,增加了后天修饰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要通过专业系统培训才可以达到的,不要自己盲目练习,否则容易损坏声带。 口才训练的误区 有的人认为,“口才训练”只要练嘴皮子上的功夫就行了,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之一,是只要芝麻不要西瓜。 有的人希望,能绕开单调枯燥且收效缓慢的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只接受“口才训练”,就可以使自己的水平获得“飞跃和提高”,这是认识上的又一误区,如同不打地基直接盖成摩天大楼一般。 有的人盼望,能够通过什么名人、大师的“口才报告”,或者模仿某名人、某大师,就可将对方的水平转换成自己的水平,这是又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是想避开“春种”直接“秋收”,根本不可能。 正文 第49节:口才训练五步走(8) 4:11:53 本章字数:1608 所以,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第一,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 第二,不要盲目模仿; 第三,要多听广播、电视播音,参加口才培训班; 第四,不失时机,多加练习。 如果有人只让你练嘴皮子功夫,并告诉你这样就可以训练口才,这个人只怕是准备骗你;如果有人抛开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的要求,说了一句话后,告诉你说,这就是口才,这个人只怕也是要骗你;如果有人说,只要你听了他的报告或是讲课,你的口才就会得到提高,这个人只怕还是准备骗你。 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有具备深邃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能语惊四座、引人入胜;只有“嘴皮子功夫”过硬,吐字清晰流畅,语调节奏适中,才可能使人听之入耳、闻之入心;只有具备良好的风度仪表和态势动作,声情并茂,恰到好处,才可能使人视之舒心,听之动情……方方面面,环环节节,先掌握方法,从而起步;再学习技巧,然后提高;最后才能由“口才训练”的“启蒙阶段”一步一步地进入到运用口才的最高境界。在很多人面前,口才学常常显得好像是仙女扔向人间的一团乱麻,一旦解开便可以得到宝贝,而捧在手里又不知从哪里开始才能理出头绪,既令人神往,又使人迷茫。 其实,口才训练本质上属于“终身学习”的内容,生命不终止,提高无尽头。 四、第四步——超级记忆力训练 要具备好口才,除了思维敏捷、灵活之外,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记忆的问题。而且,不仅要记忆讲话的素材、语言,还要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记熟了,才能有条不紊、脉络分明地表达出来。 在这一部分里,我不仅会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忆方法,同时,还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独门秘诀。 口才营养品的仓库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司空见惯。比如座谈、讨论、论辩、会议等等,常常突然要你讲几句话,发表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随手拿来,稍加组织,为其所用。只要平时记住了大量的至理名言、名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知识,表达时就能得心应手,娓娓道来。 因此,好口才无疑是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因为,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知识铭刻在脑子里。即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走上讲台,讲话也能如行云流水一般,滔滔不绝。 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记忆是口才营养品的仓库,可以随时调用。 而且,记忆是创意口才的营养师,口才缺乏营养时,它会源源不断地供给,让你嘴强口壮不缺“钙”。 记忆是口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培养出好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侃侃而谈。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的口齿再伶俐,也无济于事。 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忆,有时需要死记,但不要记死。一些原文、原句等经典名言,有时需要死记,不能随便更改;但不是说所有的都要死记,也可以活记。所谓活记,就是记住你需要的部分,或是记住它的思路、意境、方法等等。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