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大讨论活动 (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事们:
从今年七月份,我开始参加为期半年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自治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今天在这里召开由班子成员、环节干部和全体党员参加的、题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座谈会,这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现在对个人工作作风的要求,我略去一些“报告“式的发言内容,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向大家汇报我对这次“大讨论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通过深入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是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同样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内容上要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思想作风上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因此,要回答好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使我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为了谁——真心为群众着想,引导动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群众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坚定追求。只有真正领悟了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群众。 我的工作是分管信息中心和办公室一些日常政务工作,一年来,针对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面面临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在自己可能做的范围内,做了很多研究,从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的安排,到工作内容的变化等都做了研究,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好应对的准备。改革是必然的,但怎么应对是要带有前瞻性去想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关系到普通职工的利益。我们还有退休的老同志,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这都是群众路线的体现。我经常与所分管的科室的职工谈心,特别是年轻的职工,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愿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体现相互信任和关怀,而不是其他利益使然,群众是否真心信任你,要抛弃一切面纱去看,要敢于给群众做主,敢于坚持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的讲话。那一句深深凝记在我心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来,为了人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是这样带头做的,人民看的见。我作为一个受过良好的党的传统教育的普通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做。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心得体会
要从学生出发,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体贴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最终又以学生的发展来检验其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首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在法律上它是一种权利,在道德上它是一种尊严,在心理上它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是兴趣、气质、性格等。据此,所谓尊重学生人格就是要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在道德上予以尊重,在心理上予以理解与关怀。 基础较差的学生与具有较强动手能力、思维敏捷的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由于某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因此在人格上特别需要尊重,更应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是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应尽量设置一些那些“差生”基本能答对、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的问题。 要努力发现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就是回答错了,也应用关怀的语气说声“请坐下”“相信你一定能行”“继续努力”等激励性的语言,而绝不能挖苦讽刺。作为教师应当明白,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提问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而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懂得尊重学生。 二、理解激励学生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陈旧的观点去要求学生。从来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做。比如,学生喜欢快乐的学习,要独立自主。而教师、家长却一味地要求“背诵、计算”,管头管脚,培养成一头驯服的羔羊。这是由于教师、家长缺乏理解所造成的。而克服这一错误倾向,只有角色互换,将心比心,把学生当作和自己平等的朋友来理解,才能激励成才。教学其实是学习做人、学会生活,促进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门艺术。教师的每一堂讲解,每一个提问,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指点他们走出挫折,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们的成功快乐,等等。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么一来,教学成为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不要过多的关注目前课时的多少,更多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把已有的资源利用起来。 三、用宽容之心接纳学生 教育是为了发展。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从未成到成,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势必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不足是正常的。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急剧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对的是紧张沉重的学习生活,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心灵生活,出现一些成长中的问题,在所难免。 作为新课程,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要过急,慢慢来。与中考、高考挂钩只是保证这些课程能够立足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重要的是需要有人付出。 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愉快的接纳学生,并且帮助他们长善救失。用宽容的心接纳学生,宽容就是欣赏,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美丽。有宽容才有师生的和谐。 四、学会幽默,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但是,幽默也并非是师生沟通乃至化解师生冲突的万灵丹,正本清源之道,仍应知已知彼,做好情绪管理工作。 要让学生喜欢教师,首先,老师平日就要培养开放豁达的胸襟。其次,接纳学生情绪,讲理而不专制。第三,事后澄清与表白不可省略。幽默的应对,在哈哈一笑之余,避开了僵局和尴尬,但彼此原本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许对方并不确知,所以在事后适当场合,应该澄清与表白,说明自己的看法,也了解对方意图,如此彼此感受才能正确传达。 俗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当致力于追求做一个合格的“人师”。当我们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当我们致力于建立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我们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为学生服务时,我们已经向“人师”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教师的任务不只在教书,更要重育人” ,“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教师除了教学问之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等,都要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要相信,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和谐的、成功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将共同创造壮美的人生,共同经历生命的体验,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坚信以人为本,我们都会看见彩虹。 我们可以勤勤恳恳的工作好每一天,认认真真的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精益求精的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学习而不是靠课后增加学生们的负担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是同学们老师,课下是同学们的大姐姐、大哥哥。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而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仍然可以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国那么多长年奋战在基层一线,任劳任怨的优秀教师就是其中的代表。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