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摘要: 今天拜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求是》上发表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文章,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感悟深厚。这篇文章,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政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像舟和水、鱼和水,像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等等,这些都强调的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告诫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要把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锻炼品质、净化心灵、改进作风,不断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本领。

  1.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必须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都来自人民,群众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所依所靠。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就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执政之后,环境、条件大大改善,这为我们联系群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容易在作风上发生变化。现在有的人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为什么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有的人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沟通却少了,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淡漠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做的是交流思想、沟通心灵的工作,尤其需要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只有深入群众,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才能对群众有真感情,才会自觉自愿地服务群众。要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种理念、一种常态,多到基层一线,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实际,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中找准宣传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要同群众交朋友,多交普通群众、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2.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必须感恩群众、以实际行动回报群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讲感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需要感恩人民群众。因为是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的党、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是人民群众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天地。离开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就没有了依托、没有了支撑,就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作为党的宣传干部,要把感恩群众作为政治要求、基本修养,常怀感恩之心,无论生活在何地、工作在什么岗位,为群众服务永远是我们的分内职责。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像对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倡导什么、反映什么都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创作什么、提供什么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群众期盼的、欢迎的,就要全力以赴做好,把感恩群众体现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调导向的把握上、文化产品服务的安排上,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

  3.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力量,必须敬畏群众、坚守共产党人的承诺。古人说,“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要怕党、怕人民群众。古今中外,一些政权更迭、政党兴衰,也一再告诫我们,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支持拥护、站得牢立得住,如果忽略了群众,就会被群众所抛弃。要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警示警醒,也是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警示警醒。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守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遵守党的纪律,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在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上下功夫,在了解基本国情上下功夫,在务实干事上下功夫,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厚望。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要不断深化认识、深化实践,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谁 依靠谁我是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一)

 

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相继作出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坚持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张德江委员长提出的如何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三个问题加深了我们对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理解与思考。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摆正态度,找准位置,紧密联系,明白“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一位母亲的儿子,一位来自社会的群众,一位人民警察,一位人民的公仆。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不论身份地位、贫富贵贱,而身份的不同只决定了责任的大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身为一名人民警察,首先要在思想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许有人会觉得成为一名警察很威风,高人一等,但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人民赋予我们权利是让我们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深刻领悟到与群众间的鱼水关系;只有把群众当主人,摒弃特权思想,脚踏实地,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就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说立行、不等不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与群众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共同奋斗。

 

   二要一心服务,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知道“为了谁”。

   我党的根本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一贯要求和作风。如何服务群众?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和群众同坐一条为人民服务,牢记三大历史使命。只有真正领悟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群众。要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发动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人民群众谋利。身为人民警察,更应该深刻领会这一点,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诉求,实现人民的愿望是我们的责任。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温言细语解答群众的困惑,用雷厉风行处理群众的难题,用关怀备至解决群众的困难,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真正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要团结一致,深入群众,形成合力,懂得“依靠谁”。

   首先,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只有用心对待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其次,在工作中,要把人民是否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公安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群众的意见是一把尺,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在批评与建议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进一步完善公安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公安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复杂的社会环境,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法,复杂多变的犯罪手段急需我们面对,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进一步打击犯罪,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4-4 00:08
  • 4
    粉丝
  • 439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