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历史资料整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摘要: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 ...
文稿修改演播室


    这次活动,是全省教育实践活动的“冲锋号”和“动员令”,使活动一开始就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无缝对接”、水乳交融。

 

    “学习焦裕禄,做到‘六问六带头’,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思想的洗礼。”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党委书记缑延民在给分管部室上党课时这样讲道。这里所说的“六问六带头”,是省委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的,也是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河南特色的“自选动作”。

 

    “六问”,就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问问自己是否像焦裕禄那样,始终做到一心为民、真抓实做、敢于担当、科学求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六带头”,就是以焦裕禄为标杆,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开拓创新、带头务实重干、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推动发展。

 

    “学习焦裕禄,我们怎么做?”省直机关大讨论、报告会进行得紧张热烈;豫剧现代戏《焦裕禄》,荡气回肠,震撼和净化着党员干部的心灵;焦裕禄纪念园,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们前来瞻仰学习;《河南日报》推出长篇通讯《永不磨灭的精神圣火——来自焦家小院的报告》,焦裕禄遗孀和后人把他毕生的遵循秉承下去,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要让群众信任,就要努力使干群之间情绪无对立、办事无猜忌、沟通无障碍。”郭庚茂指出。

 

    “一学三促四抓”、“群众三评”……桩桩件件实实在在的举措,都是为了真正把群众请进来,由群众评价、由群众评议、由群众评判,与群众打成一片。

 

    一大批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了;文山会海、节庆论坛、检查评比整顿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经费庞大、滥盖楼堂馆所、大吃大喝现象被当头棒喝;严查严纠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和当事人,1232名公职人员受到处理。公车私用少了,勤俭节约多了;迟到早退少了,热情服务多了;接待应酬少了,下基层的多了……这些变化,正在河南广大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正在全面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我省继续把焦裕禄精神的旗帜遍插基层。两批活动前后衔接、上下联动,真正做到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河南这个学习典型选得很准。焦裕禄是在河南成长起来的干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典型,大家对他的事迹很熟悉,以他为镜子和样板,更容易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激励自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研究室何忠国说。

 

    五年来,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焦裕禄这面旗帜,更加高扬,焦裕禄这面镜子,更加明亮。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众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丰碑的力量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

 

    一年多来,从参观展览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坐炕上和老乡拉家常;从庆丰包子店排队就餐,到北京老胡同的四合院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的身体力行,为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出了表率。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就像一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豫剧《焦裕禄》中的这段经典唱词,唱出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这部主旋律作品热演的背后,是河南广大党员干部对焦裕禄精神的强烈认同。

 

    五年来,一场场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活剧,以中原热土为舞台,波澜壮阔,动人心弦。

 

    ——亲民爱民得民心。

 

    告别土坯房,住进“小洋楼”;告别地窨水,喝上自来水;告别“靠天收”,用上“自流灌”;告别“囊中涩”,种上大棚菜——短短8年时间,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说起村里的变化,87岁的裴礼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俺村能有今天,全托了春亮的福啊!”

 

    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个人致富后,毅然返乡回报乡亲,又是架桥铺路,又是兴办企业,还拿出3000万元为每家每户建了一套新楼房。为彻底解决吃水、用水难,四年前他个人出巨资,带领全村老少齐上阵,修建裴寨水库。去年12月,水库通水,碧波荡漾,百姓们为此欢呼雀跃。

 

    裴春亮深有感触地说:“乡亲们的愿望,就是我奋斗的目标。现在裴寨有首顺口溜,‘在路东当庄稼人,在路西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住进社区是城里人,走进企业是主人,来到夜校是读书人’,这话听着,真叫人高兴。”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来自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就是焦裕禄精神之所以感人至深的恒久魅力所在。

 

    ——艰苦奋斗是本色。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是位闻名全国的老典型。他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发展集体经济,被称为现代版“山乡巨变”的导演。

 

    2010年,为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在唐庄投资建厂,年近七旬的吴金印一次一次到上海,曾经一连几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项目奠基之前,老吴又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在短短28天内拉了80多万立方米土方、平出方圆600亩的工地,完成了对方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任务。百威的外籍高管紧紧握住吴金印的手说:“VERYGOOD!这是了不起的‘唐庄速度’!”

 

    今日唐庄,产业集聚区里已经引进企业30多家,年工业总产值达近40亿元。

 

    唐庄富了,但唐庄的领路人吴金印依然是那副老农民的装束,依然用着简陋的办公室,依然蹲着和村民们拉家常……“我也知道现在社会上吃吃喝喝的现象比较普遍,可咱唐庄就是不兴这一套,就是不能容忍‘败家子’现象的存在。”吴金印斩钉截铁。

 

    作为年轻干部,洛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颖颖对此还有更富时代感的解读。她说,“当年,焦裕禄同志靠着自行车、铁脚板,踏遍兰考的土地,呕心沥血改变兰考面貌。现在我们工作条件好了,各种环境改善了,学习焦裕禄精神,强调艰苦奋斗,不是要大家像过去那样‘一床被子盖几十年’,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反浪费、过紧日子上,尤其是放在千方百计谋发展上。”

 

    ——科学求实重规律。

 

    豫南有位“老科学”,他就是平煤集团原总工程师张铁岗。40多年工作在煤矿生产、科研一线,在瓦斯的防突、分级和隔、抑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百里煤海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这位从矿井里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矿工们亲切地称为“生命的守护神”。

 

    为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到井下收集第一手资料。虽然年届古稀,张院士还发挥余热,承担着河南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的教学任务,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要在科学的道路上永远前进”。

 

    豫北也有位“老科学”,他就是鹤壁农科院院长程相文。程老出名,是因为他带领的团队南繁北育,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而他50年育种走过的路程,可以绕地球7圈还多。2012年,他带队完成的玉米单交“浚单20”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谈起成功之道,程相文却恳切地说:“我这个人不聪明,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玉米育种。育种是最讲耐性的活儿,一个新品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能培育成功。拍脑袋拍不出来,拔苗助长拔不出来,急功近利急不出来。说到底,就是要尊重规律、按照规律、研究规律、利用规律。”

 

    翻开河南的经济版图,会有这样的发现:西北角的林州从红旗渠生发出滑翔基地,东北角的台前从黄河滩区生发出羽绒城,东南角的新县从将军县生发出“打洋工”大军,西南角的西峡由深山沟生发出菌、果、药……这些当年全省出了名的贫困县,靠着因地制宜,凭着顺应规律,扬长避短,科学谋划,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当年焦裕禄跑遍全县,把所有风口、沙丘都编上号,才摸清了‘三害’的底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我们资讯发达了,交通便利了,沟通便捷了,更应该沉下身子沉下心,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不玩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

 

    ——迎难而上勇担当。

 

    今年2月22日,奔涌的黄河水经过穿黄工程南岸竖井预留孔,注入两条隧洞,充水试验顺利完成。

 

    望着欢腾的水花从脚下流过,穿黄隧洞下游线标项目部经理陈建军热泪盈眶。腊月天泥水里摸爬滚打,他和他的团队攻克地下连续墙等世界性技术难关。凭着一股子永不气馁、勇闯难关、智夺险隘的劲头,完成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工程,他们只用了45天。

 

    何止陈建军一人,千千万万的陈建军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挥洒着智慧和汗水。何止穿黄工程一地,工程全线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确保一脉清流送京津,再难、再累、再苦,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全省上下,戮力同心,3年时间5万多名移民干部,忍辱负重,心无旁骛,先后克服对接难、建房难、搬迁难、融入难、发展难,组织移民搬迁193批,16.54万人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创造了中国水利移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一连用了“四个感动”称赞河南的移民工作:“被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所感动,被广大移民干部尤其是基层移民干部兢兢业业、不畏艰辛、任劳任怨的工作所感动,被河南省各级移民办事机构细致而扎实、高水平的协调组织工作所感动,被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高度重视所感动。”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当年这些振聋发聩的誓言,都深深地镌刻在河南广大党员干部心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3-30 14:55
  • 4
    粉丝
  • 1730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