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双杨树的今天,他掩饰不住兴奋,“我们村的企业已经建到县产业集聚区了,是个高档民用纸厂,全体村民参股,已经通过省级环评啦,绿色环保,村里200多乡亲家门口就能就业。”
“双杨树村因为走集体发展的道路,被焦书记树为‘四面红旗’之一。现在我们仍然按照焦书记指引的道路,发展集体经济。我自己挣钱是少了,但双杨树的精神又回来了。”吴青云乐呵呵地说,“你只要真正为百姓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记你好长好长时间。”
对于兰考土生土长的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来说,5年前和习近平见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我记得可清楚啦,那天是4月1日,习主席来我们高产攻关研究示范基地。他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拿着包装袋端详好一阵,防伪条形码都不放过。他亲口对我说,你们这种做法非常好,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够用上放心的种子了。我听着,心里那叫一个美。”
5年来,沈天民把习近平的话当作鼓励,更当作要求,时刻不忘为农民兄弟增收致富育好种、服好务,创新研发出的小麦良种“兰考198”,2012年亩产超过810公斤,创全国小麦亩产单产最高纪录。
沈天民说:“习总书记总结焦裕禄精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迎难而上。育种是个苦差事、难差事,但再难也要上,再苦也要干,不干,就永远在穷窝里翻不了身。焦书记1962年来兰考的时候,兰考亩产是43公斤,那时候兰考人靠救济粮,靠四处要饭。现在兰考小麦夺高产、破纪录、全国供种,变化多大呀!如果再见到习总书记,我一定要请他到试验田里再看看最新培育的良种苗。”
精神的动力一旦凝聚起来,就会为实践注入巨大的正能量。不单单是兰考,5年前习近平同志走过的地方,都在焦裕禄精神这面大旗的感召、鼓舞下,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
国家级创新企业中信重工,其前身洛阳矿山机械厂,是焦裕禄曾经工作过9年的地方,厂区的景观大道就叫焦裕禄大道。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这个有着“中国工业脊梁”美誉的大型企业时,对他们坚定地走高端技术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表示“很有触动,也很振奋”。
5年时间,中信重工众志成城,阔步前进,不但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而且全资收购了西班牙公司,把办事处开到了巴西、智利。如今,中信重工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拥有四个“中国名牌产品”。
“每天走在焦裕禄大道上,我们踩着焦裕禄的脚印;在他工作的一金工、二金工车间,我们能现场感受到焦裕禄的气息。”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沁新说:“焦裕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一代代薪火相传,转化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花园一样漂亮的农家小院,仿佛还回响着习近平同志视察时乡亲们的欢声笑语。
这5年,村两委班子以焦裕禄精神为镜鉴,以老支书史来贺为榜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全村1800口人,把两个药厂干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产品卖到了欧美、日本,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出口总量居全国前列。“只要铆足劲干,生物医药这样的高精尖,我们农民照样能够玩得转。乡亲们的收入每年也都增长一大截,绝对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党委书记史世领自豪地说。
郑东新区,5年前那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如今已经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成为全省高端服务业态最丰富的地区,成为拉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代表河南发展进步的“烫金名片”。
“‘大玉米’每长高一层,周边的景致都会发生新变化。看到原先的一片片荒地长出一座座高楼,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玉米”的郑州新地标——千玺大厦的建设者、党员张涛说这些话时,眼睛里闪烁着喜悦,“当年习主席视察郑东新区,我就已经在这个工地上了。他在兰考号召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我们都看了新闻。我既是建筑工又是流动党员,哪里盖楼哪里跑,啥时有活啥时干,但我觉得,焦裕禄精神任何地方都需要,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焦裕禄,就是立足本职,把咱的活儿干扎实、把脚下的路走踏实。”
五年弹指一挥,五年使命召唤,五年激情满怀,五年日新月异。
发展环境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会改变。然而,不变的是对一种理想信念锲而不舍的追求,不变的是对一种伟大精神矢志不渝的坚守,不变的是对一份殷殷重托念兹在兹的担当。
——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这是一种引领希望的精神——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不畏艰难,引领群众谋幸福;
这是一种民心所向的精神——共产党员牢牢根植于人民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
这是一种大胆探索的精神——共产党员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智慧,用伟大的实践发展着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
5年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内涵、时代特色、时代风采,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河南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2009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一个半月后,省委召开纪念焦裕禄逝世45周年大会,并庄严地发出号召:
以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总结提炼焦裕禄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在全省上下掀起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新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5月15日,全省158名县(市、区)委书记在《河南日报》上联合发出给全省党员干部的倡议书:“学习焦裕禄品质,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焦裕禄式干部,争创焦裕禄式业绩。”全省县委书记带头“走千乡访万村”,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干实事。
宁陵县石桥镇刘花桥村酥梨合作社社员刘勤聚说起当年的往事如数家珍:“刚开始说村里搞合作社,我还不积极,想单干。但没想到县委书记到俺村跑了好几趟,亲自牵头搞,我就一点顾虑都没了。大家拧成一股绳,越干越有劲,越干越美气,一年下来,比光种地生生多出了两万块钱呢!”
从2010年7月至今,我省又选派近万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贫困村、基层组织薄弱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此作为落实习近平同志指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有力抓手。
太行深处、大别山下,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哪里还有贫困乡亲,哪里还要改变面貌,“第一书记”就出现在哪里。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现在“第一书记”领着干,党员干部扎实干,老百姓们齐心干,“领导带头,万事不愁。”绝大多数村都在经济发展、硬件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满意率高达98.8%。
铁的事实证明,我们这支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是过硬的,骨头是过硬的,作风也是过硬的。
“然而,纵向比成绩不小,横向比差距惊人,依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人口多、基础大、底子薄的‘河南底色’,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告诫过我们,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谈一个指头;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郑州大学教授辛世俊说得很中肯。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
“四风”问题,在我省同样存在。一些党员干部有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口号不重行动的形式主义问题,搞文山会海、走过场、做“盆景”、假大空;一些干部爱当老好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因循守旧的“平庸官”,逃避责任的“圆滑官”;还有一些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耍特权,搞特殊,甚至滑向腐败犯罪的深渊。
归根到底,是这些党员干部迷失了方向,是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工作方法不对头。
“共产党的干部跟老百姓不能隔着一道墙”,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找准了突出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密切结合河南实际,我省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批活动,我省一以贯之的主题都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2013年7月1日上午,焦裕禄纪念园,松柏寄追思,泡桐传精神,汉白玉纪念碑庄严肃穆。郭庚茂、谢伏瞻等省委常委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焦裕禄墓敬献花篮,集体三鞠躬。
下午,省委常委会在兰考召开,省委书记郭庚茂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把握好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