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开始改变改善民生的方式和着力点,不是说我们不重视改善民生,说北京现在人多了,让这儿民生恶劣,然后把大家都给轰出去了,不是这样,是我们改善民生的方式和侧重点要变化。过去我们大量改善民生的方式是用财政暗补,把公共品价格压低,让老百姓觉得便宜,这是改善公共民生的重要信号,越来越便宜,现在看来不行了,因为越来越便宜就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北京。今后要怎么做?我们仍然有这么多财力投进改善民生,但是方式必须改变。比如这一年仍然拿出100多亿投给公共交通。要做什么呢?把100多亿的票价补贴抽投在公共交通上,加快建设更多新的公交线路,改善司售人员的待遇,改善路面跟公共交通相关的信号条件和管理能力,提高车辆的条件。这些钱花下去以后,让这个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继续提高,但同时因为票价补贴拿出来了,你要让这个城市生活的市民为享受越来越高水平的服务掏更多的钱,这是我们今后十几年应该努力的方向。 从我这个角度看,大家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大家的工作不是让这个城市公共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而是要让这个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越来越高。不光北京市走进了这个误区,很多城市都是这样,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大家觉得便宜,然后夸咱们改善民生有好处,从全国来看都面临着这种改善民生基本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应该让我们相关的部门去告诉公众改变对政府的预期。今天中国很多城市的市民形成了一种预期,什么预期呢?政府给我改善民生,我住在一个城市里,市长是不是合格的市长,就看你能不能给我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和让我花的钱越来越少,这种预期是不对的。这种预期必须改掉,他要多花钱,我们给他的服务才更好,未来十几年我觉得就是调教这个预期的过程,这个涉及到怎么跟公众打交道。 二、如何面对面的和群众打交道 我分析完咱们共同面对的难题,接下来是怎么说服公众,这是我想说的群众关系。我这儿列了几条,也是大家在一线工作当中遇到的难题,怎么面对面的跟群众打交道,怎么在舆论场上让我们市政市容委各方面的工作更能被市民所理解,避免一些舆论冲突。 我们在舆论场上不仅要把事做好,也要释放一些理性的声音,避免被舆论场上某些人围攻。我们面对市民,就是我们说的公众,你要分析公众头脑当中他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公众的第一逻辑是我得到什么,咱们自己也是群众的一员,我们也是这个城市的市民。去年十一我们央视的记者满大街追着大家问,说到爱国你想起什么。这个问有两层含义:第一,国家的发展能给你带来什么,因为今天我们公众的第一逻辑是我们得到什么。第二,我能做些什么。我们跟市民讲,我们通过努力让你得到什么,这个首先要讲,因为这是公众的第一关切,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只讲这些,还得恰到好处的讲咱们一起能做点什么,市民在我们城市的治理当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公众第一逻辑是我能得到什么。公众最想得到什么?我们也应该做一些系统的分析,我个人觉得公众最想得到的是公平,我相信同志们也有体会。市民面对你城市的管理者,我们的老百姓面对中国梦这样的美好梦想,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年轻人、市民,他可以暂时忍受自己的工资收入没有达到预期,他还能暂时忍受自己住的房子还没有想买的那么大。但是今天中国老百姓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不公平的对待,如果他在这件事当中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了,他的意见最大,他要面对面的跟管理者对抗,或者到舆论场上跟你较劲,去反映他的意见。公平问题是今天公众的第一关切点。大家做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面对这种问题。十八大之后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调研,当时为了解读中国梦,我们挑了两个问题,我们问老百姓你的梦想实现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第一就是不公平,拼爹。我们问他如果实现中国梦你希望政府做什么?将近70%的人选构建社会公平,他当然也希望经济发展,当然希望反fubai有成效,但是他觉得公平跟他的连接点最紧密。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部门,我们除了对公平问题重视之外,我们还要说些什么,我觉得还要引导身边的群众和网站的网民们认识到,当我们都追求公平的时候,我们恰恰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有限度的,在大家都追求公平的情况之下还会有冲突,不是说我们都公平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我的个人诉求。 我举个例子,城市治理当中的社会沟通问题。故宫有一个最大的苦恼,每年十一长假是故宫这一年当中人最多的7天,每年都是10月2日那天人最多。去年的十一之前,我记得是9月的时候,故宫博物院的单院长把我们几个人请去开了一个小会,研究怎么面对十一的小难题。当时单院长跟我讲,我们前一年10月2日创下了最高记录,进去了18.2万人。说今年为了应对我要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把媒体都找来,讲一下为了应对今年十一的难题做了什么工作。说往年都发现很多人堵在售票环节,我今年要增加30个售票窗口,保证甭管多少人20分钟让你买上票,决不能堵在售票窗口。说今年武警支持我们,给我们增派了150位武警同志,我们组织志愿者上千人,准备疏导、分散游客的线路等。我跟他讲,我说您要这么讲就麻烦了,你这么一讲,我是一个要来北京的游客,我听到你故宫的院长告诉我已经做好了比往年更充分的准备,我更可以随便来了,我干吗不来,你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嘛。我说您上来先讲讲你的难处是什么,你的难处就是将来游客的问题所在,谁都不愿意赶上那么多人来,我说您上来先讲你希望通过媒体传递给公众,说每年十一最多的是哪天,10月2日,我想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这个信号。把难处先传递给观众,这是今天化解自己管理难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要难题都我自己扛了,让公众知道你的难题是什么,很多公众看到你的难处,会设身处地的想我要不要那天来,我要不要也进入这种局面,最后再讲讲你自己的努力是什么。这个我觉得虽然是个小事,是引导公众、跟公众打交道理念上的变化。他最后真的这么做了,把18万人的苦恼展现出去了,当然不能因为这么一做就立竿见影,不见得,去年十一人稍微少了点,17万5千人,我一看还是超出他最大限流量一倍。他努力的方向对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