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群众路线材料汇编:群众工作要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摘要: “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专题讲座。群众路线大家并不陌生,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六、给心灵加一把锁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无锁不开的老锁匠,为了不使浑身的绝活失传,在他耄耋之年,决定开山收徒。他收了两个徒弟,经过一年的悉心调教,徒弟俩学得很认真,基本已掌握了开启锁的所有技艺,一般的锁已不在话下。但将绝艺传给谁呢?老锁匠犯了难,决定考验一下两个弟子。

   他搬来两个保险柜,一人一个,看谁能打开。徒弟甲不到15分钟就把保险柜打开了,徒弟乙用了20多分钟也把保险柜打开了。老锁匠为徒弟俩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开保险柜而感到很欣慰,于是就问徒弟俩看到了些什么。徒弟甲两眼闪烁着不易觉察的光芒,兴奋地抢着喊道:“师父,里面有好多成扎的钞票……”而轮到徒弟乙回答时,他支吾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您只要我开锁,我也只想把锁打开,并没有去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老锁匠当即决定把绝活传授给徒弟乙,他坦言:“一个开锁之人,如果心中无锁,而有其它,登堂入室如入无人之境,开保险柜行窃如囊中取物,那天下之锁对他来说还有什么用?”

   老锁匠看中徒弟乙,其实是认可他做人的品格。

   人,时刻得记着给自己的心灵加一把锁。心中有锁,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锁住私心、恶念和贪欲;才能战胜自己、走向成功的彼岸。

 

   七、离它越远越好

   某公司准备以高薪为老板雇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远,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一米。”第一位高手司机说。“半米。”第二位更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在诱惑面前,不要试图和它较劲,无论自认技术有多高。诱惑与贪心,我们离它越远越好。那些自认为手段很高明的贪官,那些常在河边走的人,一定得记住“离它越远越好”。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给大家就共同学习以上内容。建议大家今后利用业余时间多看看书,多思考。发现好的内容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时机成熟时,我们轮流讲党课。

 (此文作者王善童,时任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炼油部码头作业部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11-09-09

 

  一、用理性的思维科学认知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大家并不陌生,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的内容非常简单,表述非常简洁,但内涵却不简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立足理论视角,运用科学思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它的精神脉络、理论精髓和实践要义。

 

  1.群众路线形成于长期的实践探索。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紧密相连的。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运动中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就十分敏锐,他强调了“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八年后,他又首次阐发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标志着他的群众观点从早期的激进平民主义转向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群众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群众路线的提出最早是在1928年。该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1943年,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对群众路线作了详细的说明,将它归结为两个方面,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在肯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的同时,他特别强调群众观点的重要性,“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对以上两方面再次加以强调,明确把群众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党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定型,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明地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把群众路线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则把群众路线看作是毛泽东思想“三大基本方面之一”。国外也有学者对群众路线赞誉有加,把它看作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最具有原创性的贡献。

 

  2.群众路线根植于坚实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来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是我们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群众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群众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在我们党内,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上升为党的认识路线,表明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所以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共产党人群众观的坚实理论基础。

 

  3.群众路线开创了全新的执政模式。群众路线涉及世界观、认识论和工作方法论,在执政理念和方略上都有自己开创性的内容,体现了政治原则与领导方法,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高度统一。一方面,在执政理念上代表了最进步的思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是任何政权绕不过去的基本的政治哲学命题。比如君主专制政权对这个问题回答是为了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依靠君主的英明和少数精英的智慧,而对自己的定位是“天子”或神权的代表。比如资产阶级政权给出的回答有所进步,但同样逃不脱代表少数人的利益窠臼。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给出了一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的全新回答。这个回答为我们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定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在执政方略上创造了全新的政治参与模式。美国著名学者哈里·哈丁长期研究中国政治,他给了群众路线一个颇具意味的解释:“当今对公众参与政治模式的讨论似乎假定,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一扇门,决策者在里面,公众在外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无非是把原来紧锁的门改装成虚掩的弹簧门,公众参与就好比公众推开了那扇门,得以登堂入室参与屋内的游戏。不过矜持的决策者却不会走出户外。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对参与的理解截然不同,他们主张决策者必须走出户外,主动深入到民众中去,这就是著名的"群众路线"。”深入对比一下,两者着眼点根本不同,大家比较关注的公众参与模式是要把民众请进来,强调参与是民众的权利。群众路线则是敦促决策者走出去,强调和要求决策者主动、持续地深入群众,与民众打成一片。这些都是群众路线区别于其他政治参与模式的最生动的体现。

 

  4.群众路线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启示。群众路线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在这部群众路线伟大实践的“史书”中,有许多启示和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群众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说:要关心人民生活,给老百姓看得到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多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办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给群众办事。群众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划脚的政治集团,也不需要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事情扯皮推脱的大大小小的官僚。二是执政党要主动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无论从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还是从我国社会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切实主动地将自己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当前,既要加快推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无缝覆盖,又要尽快落实哪里有党的工作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监督、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还要注重建立在各类媒体上开展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合力。三是要注意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既能实现将群众中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能实现将政策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是一种恰当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领导智慧。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3-26 13:12
  • 4
    粉丝
  • 239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