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理论讲座

摘要: 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既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群众感情。现在,一些党员干部遇到大事、难事、棘手事,特别是群体性事件,总是想方设法躲着走、绕道走,生怕“惹火烧身”,这是要不得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到一线去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把站稳群众立场作为根本党性原则

 

  群众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立场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让群众作主。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办的事与群众意愿南辕北辙,群众怨气很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要以群众意愿为取向,群众不答应的,坚决不能去做。对群众期盼的事,集中力量重点办;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快部署抓紧办,切实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

 

  为群众谋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利益问题,把握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最大程度地实现群众利益。更加注重富民优先,既要做大财政“大盘子”,更要充实群众“钱袋子”。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关切的就业、看病、上学等实际问题,让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发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各方面群众,政策制定公平地兼顾不同群体,法规执行公平地对待所有群众。

 

  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向群众多学一点,离科学决策就近一步,离工作失误就远一些。有的党员干部自恃学历高、有知识,看不起群众,常常陷于工作被动。要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从群众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群众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推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三、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重要领导责任

 

  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对领导干部来说,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更是一道需要全力做好的必答题。

 

  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既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群众感情。现在,一些党员干部遇到大事、难事、棘手事,特别是群体性事件,总是想方设法躲着走、绕道走,生怕“惹火烧身”,这是要不得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直面矛盾,妥善处置,不要怕群众,不要怕风险。特别要重视信访工作,定期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要提升能力。能力是干事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实践,提高本领,增强能力。要察准实情,学会和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利益诉求,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拢住人心,善于把握群众利益关注点、情感共鸣点、民意交织点,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要化解矛盾,学会用平等对话、协商沟通的办法,消除群众怨气、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从源头控制、在一线解决。

 

  要掌握方法。群众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公开,凡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事,都应该公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发扬民主,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民主讨论平台,让群众说话有人听、苦难有处诉、冤屈有处申。要加强教育,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自觉遵守法律,共促社会和谐。要善用网络,学会运用网络语言,掌握网络技巧,在与群众网上互动中增进互信。

 

  四、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基本作风标准

 

  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重点,突出解决干部队伍中作风不实、不正、不廉问题,做到清正、清廉、清明。

 

  在改进作风中融入群众。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领导干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各项规定,不能讲价钱,不可搞变通,不搞一阵风。既从自己做起,做改进作风的示范者;又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做改进作风的推动者。下基层要多体谅基层群众的难处,少些“官威官仪”,少些“劳民扰民”,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预先定好走访路线和对象。要多与困难群众交朋友、结对子,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群众心窝里。

 

  在务实干事中凝聚群众。党的宗旨、群众观念不是用来喊的,而是身体力行做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就是要干事,群众最需要实干的干部。领导干部要把心思放在干事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定下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的任务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重点工作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工作、抓好落实,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在艰苦奋斗中赢得群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领导干部只有自觉艰苦奋斗,保持清廉本色,和群众同甘共苦,才能有力地推动党风政风改进,维护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靡之风。始终筑牢廉洁自律防线,严格执行党章和廉政准则,把住小事小节,自觉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真正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

 

  (作者:郭开朗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就是关于群众的总的看法。历史的创造者是群众还是英雄人物?这是辨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是无疑的,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唯一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群众观点,首先需要弄懂“群众”这一概念,也即谁是群众的问题。

 

群众,通常指社会实践者。因此它是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群众”的所指是不同的。即使在今天,因语境的不同,群众的范畴也不同。一般来说,“群众”有三种语义:人民大众、非组织人士和非领导者。

 

人民大众,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无论思想家,还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成就他们的是人民群众,成就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他们只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归纳者、概括者或描述者。离开人民群众的历史经验,不懂得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是不会产生思想家和科学家的。不深入群众生活,不了解群众的苦与乐,是不会有文学家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不仅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实际上他们本身就是人民群众一份子。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只是人民群众之沧海一粟。

 


一个人,能不能摆正自己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决定于他的群众观念。

 

群众,有时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士,即指非党人士。党员如何看待非党人士,这是党员的群众观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如何看待身边的群众,这在党章中有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②党员,如果自认为比群众高明,看不起非党群众,是不可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的。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共产主义觉悟上,但不能因此认为群众落后。群众有群众的觉悟,群众有群众方面的先进性。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和觉悟,是有些党员所没有的。因此,党员很有必要向周边的非党群众学习,很有必要有事同身边的群众商量。切忌用共产主义觉悟要求群众,因为共产主义觉悟是一种自觉,更何况要求每一社会成员都有这种自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共产党员,要做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必须正确估计自己,必须正确看待群众,必须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否则,如果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群众之上,共产党员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名共产党党员,能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取决于他对非党员群众的看法。

 

群众,有时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他可能是党员或非实职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对待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要有正确的态度。这是领导者的群众观点问题。领导者的水平,决定于领导者的群众观点。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如果有不正确的看法,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领导工作,说到底是个用人问题,或者说是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群众观点,担任领导后看不起下属,自认为了不起,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胜任领导工作的,是无法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毛泽东同志在1943年6月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

 

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有群众基础,正确对待被领导者。

 

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时候,任何工作,群众是主体,党员和党的干部只是宣传者和组织者。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应有群众观念。


1234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3-25 20:00
  • 4
    粉丝
  • 196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