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爱好文字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爱好格律诗词的人们,应该肩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因为,你写的是古体诗词,崇尚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你所从事的文字形式—古体诗词,已经渐渐远离人们写作范畴的时候,当人们以为古人已经写尽风花雪夜、爱恨情仇的时候,你应该站出来,疾呼奔走,用自己的笔展示这种古老体裁的无穷魅力,让人们感到韵律之美,喜欢上它,并且尝试写作。这样,就达到了你作为一个古体诗词爱好的责任,也是在为祖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跌宕起伏的词语,优美的韵律在我们这些爱好者的笔端跃于纸上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很强烈的满足感,尤其是一首成功之作,在受到读者认可的时候,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不仅仅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把你所崇尚的传统文化传播下去的动力。每一个爱好古体诗词的人,都应该以此为荣。坚持不懈,奋发进取,肩负起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二、写作一般要经历过的写作过程 不管是哪种文学创作方式,只要是与文字有关的,就需要经历一个创作的过程,这本身作为文字爱好者都应该是非常清楚的。首先说写作的准备是应该从观察入手,如果你没有观察到这种景象和事物的主体,不论你写什么样的题材都会显得很空洞,这样就形成了凭空臆想,闭门造车。这样的文字在形成文章之后会变的没有了味道。让人理解为你的文字是一种无病的呻吟,这是很不好的事情。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必须做到观察—积累—选材---动笔—炼意--修改—成文的过程,在写作的中间,还要注意文章的整篇构思和布局。我们写作格律诗词也是如此。 1、写作准备包括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和阅读准备。 心理准备主要是指你在写作之前,想要写作什么样的题材和体裁,比如说写作诗词,你就应该以诗人的角度去看待你所观察的事物,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认知准备主要就是观察和调查。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材料是作品的基础,形象是文学的特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和形象是把客观事物转变为作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全面观察,其作品可以从客观对象的空间分布上描述它的各个方面和它的全体;从客观对象的时间演化上描述它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和它的全过程;从客观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上描述它的各种联系和它的总体特征。例如,徐迟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把陈景润六平方的房间里所有的东西及其放置状态如数家珍般地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细微观察,其作品可以“现人于微”、“体物入微”,把某些看似微不足道、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捕捉并作详尽描述,使读者“看到”生动形象,产生逼真感,作品本身也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清史稿》记载: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范文程本欲前往劝降,但见“梁间掉下一撮尘土,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赶紧把尘土掸掉”,据此断定此人决不愿死,“他对衣服尚且如此珍惜,何况生命?”洪承畴后来果然投降了。范文程可谓细微观察的高手,见微知著,从一个细微的动作看透其灵魂。 阅读准备就是你在动笔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些与你写作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样可以使你的写作视野更开阔些 积累指作者平时生活感受的长期观察、积累和沉淀。这种观察和积累一开始可能并不定向,而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炼意指写作动机的突然萌发与明朗。是在长期感受积累的基础之上,在写作欲望的支配下,对感受进行提炼和概括,以求深化认识、凝练思想。这是一个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取舍、沟通、联结、归纳的加工过程。 选材则是围绕主题,将大量的材料进一步筛选、取舍,反复提炼,使之更好地表达主题、突出主题。 任何写作的过程,实际上都是一个无数次认识、思考的过程,决非一蹴而就。 2.构思一谋篇一布局 这一步就是思路的组织阶段。 构思就是思路的梳理,是为文前的精心设计。通过构思,把模糊的意念清晰化,把零乱的思绪条理化,把凝聚堆积状态的观念转变成排列有序的符号。包括文章写给谁看,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准备用什么渠道传播等等,都要精心安排。 谋篇具体地讲也就是“三确定”:确定写作体式,确定表达基调,确定文章纲目。这三个确定一经完成,腹稿差不多也就基本打好了。 布局则是把谋篇中的设计进一步深化、细化,把模糊的轮廓更加细致、明晰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提纲。 3.下笔一成文一修改 下笔就是依据腹稿或提纲,进一步丰满化、系统化,演绎成文,将提纲中的观点或感受完整、精确、生动地表述出来。写作者大多都有体验:下笔的那一瞬间,常有灵机一动的修正,从而对腹稿或提纲的局部或细微之处、有时甚至是全部,作出某些改变。 成文就是出现了下笔完成后的初稿。虽然比较粗糙,毕竟初具形神,须眉皆现。 修改就是进一步将初稿打磨为成品。其实修改几乎是与下笔、成文同步进行的。每一次停顿都会有一番思索,每一番思索都必有一些改动。正是这样的边想边改,边改边写,原先粗糙、模糊的轮廓才日渐精致、生动起来。成文后的修改更是对写作成品的整体进一步加工,好比抛光、打磨,以充分展示出其全部的美好。 只有经过这样的磨合,修改、提炼,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够让自己满意,才能让读者看到你文笔的功力。我想大家都知道写作中“力透纸背”应该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