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惕若:
贾老这个方法,晚生一直坚持的。我的做法是,看书的时候,圈点,眉批,然后再把圈划,批注的东西誊抄下来,誊抄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君子好为人师,颜回提问,孔老夫子未必不高兴
睡虫西麦:
这个方法在小学教学中,叫批注学习法。说到这个发问。我还想起一件,上面老师讲完以后,自由交流,下面有老师提问的。老师都回答了。然后我心痒痒,也发问了,老师说时间到了。旁边的老师笑话我,人家那是内定的,是托。。。。。。。
铂金1984:
这个很耗时吧,完全可以借助电子产品,实现圈划,批注时,自动帮你归集起来。我现在是,电子书经常下载了看,纸质书也经常买了看。反正自己的时间也不是像盖茨一样,那么值钱。读点无用之书,也没坏处的
小风飕飕地:
小夕同学方法不错,可否上传一二页,让我们有个直观的印象!可惜现实中能做到的不多,我也是近两年才学会运用的!
湖北/love右岸:
我觉得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要多样化,思考的问题最好能够对实践有所指导和帮助,不能天马行空的乱问
流畅: 我舍不得在书上写字,看来还没学会看书呢
湖北/love右岸:
比如红楼梦一书中,有人考证过,其中的菜谱和药膳都不是胡编的,在生活中可以实际运用的。估计人家在研究红学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方才考证的。古往今来,治学的精神就是立论和驳论,在立与驳之间寻求真理。
贾陆英:
多学,缜思,善问,才能学得好。这几点是互补的。批注学习法也要足以发,不要把足以发局限了。今天的讨论很热烈,也很有益。就到这里吧,再见。 湖北/love右岸:
夫子大爱颜回。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夕惕若:
刚开始的时候,我读书贪多,觉得要多读、快读,后来发觉这样效果不好,浅读十本,不如精读一本。个人觉得,能在某一领域青史留名的作品,耗作者几十年之功的一部皇皇巨著,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如果为了写公文,单纯的只看公文范例意义也不大吧。这里有个矛盾,不读怎么知道有用没用——要是读完没用我读他干嘛。我也觉得,不能一门心思想着有用才去读
5号台风:
问题是你怎么确定哪一本要精读?
小风飕飕地: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而且深刻的变化,变化就难免碰撞,碰撞就容易引发矛盾。个人感觉,有触动、有启发的即可精读!没有触动、感觉不到启发,即使精读也未必有好的效果!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