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介绍编辑 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 2工作作风编辑 是和它的正确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呢?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五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之下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当然,我们党的这种工作作风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商量办事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工作上,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走群众路线。党在一切工作中,不搞命令主义,也不搞尾巴主义,因为这些都是脱离群众和不相信群众的表现。在党内也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党员发表不同意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这个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这才是好的工作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努力实践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遇事同群众商量,依靠群众,决不能我行我素,独断专行,不能对群众指手画脚,称王称霸。党和党员应有的工作作风,还包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办事认真、埋头苦干,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善始善终,等等。[2] 3历史演变编辑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十分注意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当前,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成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痼疾,其产生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党员干部思想上态度上的不端正,另一方面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努力培育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非常迫切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解决工作作风这种外在的形象问题,首先必须从内在决定因素入手。最根本的是必须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世界观建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必须搞好与工作作风建设相配套的体制改革。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干部制度尤其是干部任命制度和考核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3] 4社会意义编辑 时代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主要根源,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痼疾。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四个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努力培育新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非常迫切的任务。 1、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改变过去单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包揽一切、直接管理的方式,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同时,我国加入WTO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管理经济和规范政府的行为已成为必然。而我国的一些行政管理方式或行政法规与WTO的规则已不适应,如果再继续实行.就无法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就要求我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国际惯例和WTO的规则,加快调整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在经济工作、管理工作中采取符合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方式和方法;转变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增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使党对经济的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党政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逐步理顺关系,规范职能,实现党政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大时空、多样化、快速度、高效率的特点,必然要求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与之相适应。党和政府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获得各种信息,研究各种情况,指导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和应对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国家主权和文化建设的挑战,注意信息网络化的安全问题,增强党和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控制力。 3、“四个多样化”的日益深化,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尤其是受我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岗位、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就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党必须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下去、沉下去,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真抓实干、创新巧干,不要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不要贪图虚名、追名逐利、哗众取宠。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新考验。[4] 思想指导 党的工作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工作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赋予党的性质、宗旨、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要解决工作作风这种外在的形象问题,必须从内在决定因素入手,而“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适应,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也是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即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这个核心,是解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根本。形式主义的诸多表现,不管是唯书唯上、照抄照转、工作漂浮、虚报浮夸,还是例行公事、作表面文章,都与脱离群众的实际、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关。至于官僚主义的诸多表现,不管是高高在上、推诿扯皮,还是颐指气使、作风粗暴,甚至贪污fubai、蜕化变质,都以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为特征,不仅是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的疏远,而且是与人民群众利益相背、不能代表甚至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 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反对“领导高明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反对以权谋私。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反对片面对上负责,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主观武断的瞎指挥,同时反对对群众自发行为的盲目崇拜。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仅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在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上要注意集中民智,倾听群众的呼声。在工作作风上体现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是要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没有为群众谋利益的诚心,只抓表面作风,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的。而要为群众谋利益,就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那种只作表面文章,或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的人,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绝对不相容的。要时刻关注着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把这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能只考虑上级文件、领导人讲话,不能满足于例行公事、照本宣科,要注重实效,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决定我们工作取舍、衡量工作成败的尺度。这是能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最根本、最集中、最直接的标志,也是检验工作作风状况的根本标尺。[5] 5改革措施编辑 体制改革 1、必须解决领导体制问题。领导体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方面。一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在党政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机关;在上下级机关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少数有权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二是机构臃肿、职能交叉、部门林立、层次重叠。周恩来同志早在1963年就已注意到了这一弊端,他说:“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规律了,那里的领导人即使精明强干,也会有官僚主义,因为那个机关本来不需要那么大,机构搞得那么臃肿,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办事情,吵吵嚷嚷,很多事情在那里兜圈子,办不出去。”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党政职能分开的问题,使党的领导真正成为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千方百计保证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组织充分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权,而不应事事干预和包办代替。要合理配置权力,使其适当分散与平衡,形成上下级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制约的机制,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应精简机构,明确职责,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关,以避免推诿扯皮造成的官僚主义。 2、必须解决工作机制问题。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严格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至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因此,在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制定严格的行政法规,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使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哪些是自己应负责的,哪些是应该请示汇报的。总之,应避免因无章可循、职责不清而引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3、必须解决干部制度问题。干部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任命制,这是引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体制根源。干部的权力由谁授予,他就对谁负责,这是非常自然的。我们的领导干部的产生,大多实行的是任命制。有的虽然也有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意测验等过程,但真正起作用的是上级领导,是上级组织部门,特别是一把手的作用,至关重要。这种以任命制为主的干部制度,造成了上下两种约束力的不对称:对上负责是强制性的,因为有组织任免的压力;而对下负责是软约束的,它只有良心的依托。这种一头硬、一头软的状况,这种干部制度运行机制的不闭合性,必然造成干部行为的失范,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作风粗暴、横行霸道等各种形式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由此而生。因此,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办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