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这东西,应该是直接触及心灵、触及情感、触及社会、触及你耳染目睹的人、事、物、景,是作者对心灵、情感、对自己所观察事物的形象写意,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作者通过文字这一形式对社会现实、对心灵、对情感真实而又形象的诠释,文字可以反映心灵、表现情感、摹写社会生活,附之以必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可以给人以启迪、哲思和力量,但文学的主要功能还是让人欣赏的,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以致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获得一定的启迪和哲思,获得阅读快感,并更深层次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人性,进而达到心灵的共鸣,使心灵受到净化和洗礼。从这一角度看:文学表现的内容主要还是作者真实心理的写意。 文学虽然附带着一些功利目的。但过于功利化、目的化、社会化、利益化、应时化,势必违背文学的初衷,使文学成为一种功利的附庸产品,那样会使文学之路越来越窄。 纵观目前文学之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1,过多的应时文的蔓延,无疑是一种误导! 所谓的应时文无非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应时令而作文。如果把时令简单地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作一些与季节相关的文章,倒也未可厚非。但时下许多报刊除了大力地刊发一些与季节有关的文章外,还很热衷于刊发与节日相关联的文章。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这类的文章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或者故意拔高,或者虚情假意,或者套用别人,大都缺乏新意,也非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一旦泛滥,便无疑给人一种误导,实值得我们深思和醒悟。我们试想一下:古今中外该有多少个节日,如果每个节日都用于发这样的应时文,其占用量之大,无可计量,这样,就使得真正的文学只能够成为花边文字,大有岌岌可危之势。 应时文的泛滥,虽然装饰了门面,但毕竟只是昙花一现,其阅读价值自然就不必赘言了! 其二,是应时代政策而作文。文学成为政治政策应时的附庸品的另一个原因是文学过于地政策化、新闻化,社会化,而忽视了它的审美价值、艺术欣赏的价值。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勉强地拔高了文学的思想性,这就自然超越了文学本身,文学思想化的过于泛滥,是对文学的扭曲和偏离,也是另一种误导! 2,广告式的文学,只能说是一种粗制滥造! 文学一旦成为广告,成为某种企业、单位、组织或者个人的花粉,那贴上去的就不见得是金子,有可能还是垃圾。 文学的广告化,势必削弱了文学本身的功用。注定了文学的悲哀。使之成为企业、单位、组织、个人的宣传工具。一些作家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动用笔力,玩弄手中的文笔,为之粉饰加色,过意吹捧,歌功颂德,以增加其知名度,文学的价值被利益,被曲扭,是文人的悲哀、文学的悲哀!不论是广告式的报告文学,还是广告诗、广告散文都是违背作者心灵的文字游戏而已,使文学最终成为游戏的可能。 3,征文式的文学,是文学成为附庸的另一种表现! 时下的各种征文活动琳琅满目。几乎天天都有,这些征文大都受地域的限制,但奖金之高,很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很让作家们眼红、动心。征文的泛滥,致使文学最终成为另一种广告的附庸产品。 作家也是凡夫俗子,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可能完全拒绝诱惑,参加一些征文赛,本无可厚非,但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地域环境,不熟悉的题材,像倒模子一样地制造产品参加各种征文,使笔下的文字成为一种模式化,这只能够说是玩文字,不是玩文学。它也同样是违背为文的初衷的。 以上几点,仅仅只是代表性,但远远不止这些,如今的时代,能够真正守住文学这片净土实在是不容易,但一个真正地为文者,他仍然还是应该把笔触及到心灵深处,写出让读者称颂的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来的,仍然要不断地向生活、心灵、情感渗透,并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4326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