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要有尊严。批评者要有尊严,你批评的对象也要有尊严 解放周末:近年来,诸多的文化事件不断地上演着语言上拳脚相加的闹剧。比如,去年的韩寒与几位作协主席进行的博客骂战。 钱文忠:我在一篇文章里直击过类似的事情,某位教授的批评根本就是污言秽语,因为自己的著作遭到批评,就骂同行为“**教授”。这不仅是有辱斯文了,简直太过分。可是,还有比这个更不像话的。 解放周末:是的。比如,《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阎崇年签售时曾经被人掌掴,原因是打人者不满他关于清朝历史和人物的一些观点,直接把观点纷争异化成了暴力。 钱文忠:这已经不是批评了,它反映了当下人们对批评对表达的严重失度。如果非要把这些归入批评的话,那么它首先伤害了批评的本意,批评的尊严。批评要有尊严。批评者要有尊严,你批评的对象也要有尊严。 解放周末:丧失了尊严的批评,伤害的是文化的宽容度。 钱文忠:现在,有些专家观点一出来,就在社会上引发激烈争辩乃至谩骂,结果呢,一些专家只好就此“封嘴”,压力太大了。在这种无序的批评下,可能会把破坏当成目的。而破坏绝不是一种目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建设比破坏重要。可是,我们现在多的就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批评。 解放周末:批评的破坏性该如何规避? 钱文忠:就是批评者永远要有向真理认输的准备。尊重被批评者的尊严,做好被他人批评的心理和知识准备。而现在我们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批评是一件端庄还略带沉重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批评,为什么让我们觉得有力?鲁迅先生的笔触是很沉重的,是非常负责任的。有时候我们看他的杂文,觉得非常沉重。为什么?因为他有自己的责任感。我们需要学习这样的批评精神,心中要有尊严和端庄。 解放周末:首先表现为,要尊重批评应该有的边界。 钱文忠:是的,批评是有边界的,隐私之类的不在批评的范畴。在文化批评的范畴内,我们期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不能把批评当作是大批斗,批评也不是小骂大帮忙的遮羞布。我们不愿意文化批评堕落成彼此言语的拳脚相加、刀光剑影。文化批评越活跃越犀利越激烈,就越有价值,但它必然有一个前提,就是那是有尊严的、宽容的、理性的批评。 当文化成为一种狂欢时,批评就可能成为一种即刻的文化晕眩 解放周末: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则让批评成为了失语。这一点,在图书界似乎表现得非常明显。 钱文忠:当失语成为常态,评论也就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品格,甚至“受雇”于商业利益,为人吆喝叫卖变成了图书出版的依附物。只有炒作,没有批评。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炒作无所不在。有热点的炒作热点,没有热点的就制造热点。是与非、好与坏,好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要的就是眼球、眼球。这是批评的可悲,更是文化的可悲。 解放周末:与炒作相应的,就是文化的“狂欢”。文化似乎随处可见,以喧嚣的方式存在着。 钱文忠:有人一针见血说过,文化越是泛滥成灾,整个社会就越没有文化。现在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热热闹闹的浅层化,还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被滥用的情况。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厕所文化”。那文化成什么了?当任何东西都可以冠上文化的时候,实际上,文化被消解得差不多了。对文化,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生命的存在,不要轻易地去触及它的尊严。 解放周末:健康的文化批评对文化发展意味着什么? 钱文忠:当文化成为一种狂欢的时候,批评就可能成为一种即刻的文化晕眩。 文化是有是非的,当然这个是非不是那么轻易得来的。为文化发展提供一个批评性的意见,最好是能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批评性的意见,就是批评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文化批评可以评论文化作品,可以评论各种文化现象,这有利于找到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比如时下的文化炒作、商业文化泛滥、学术浮躁等等现象,都值得广泛探讨。当你批评一种不妥当的现象时,你最好还包含有一种建设性的意见。我觉得包含有建设性的意见,是最珍贵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最需要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