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曰自我吃紧。即在赋闲时武装自己,为未来做好准备。 四曰自辟蹊径。即从被赋闲中寻找到新的积极向上的路径,在另一个领域、另一个天地中,寻求新的生活和乐趣。 五曰自然而为。即顺其自然,修身养性而求朴、求真,一切顺应自然之道,顺应非常之道,这样,才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从这种意义上说,“耐得住”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是自为的,不是他为的;是光明的,不是灰暗的。 三要耐得住冷。“冷”,指受冷淡、遭冷遇、被冷落、挨冷嘲、看冷眼、吃冷饭、坐冷板凳。对人而言,冷很不好受。许许多多满腹经纶之士,才华横溢之人,战功赫赫之将,无数艰难险阻没有难倒他们,无数风霜剑雨没有击垮他们,最后却折倒在冷遇、冷嘲、冷眼、冷落中。 与“闲”不同,“冷”对人的打击除了对才华、才干、才能的轻视外,更多的是含有一些对人格侮辱、歧视、鄙夷的成份。因此,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必须经得起冷、耐得住冷、受得了冷。 其实,在人生旅途上,“冷”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都必然经历的一个“坎”。求职时遭冷遇,交往中受冷淡,做事时听冷嘲,分工时被冷落,工作中坐冷板凳等等,每个人或早或迟、或多或少都历经过、遭受过,从一定意义上讲,“冷”是一种必然:不了解你,你就可能遭冷遇;不熟悉你,你就可能被冷落。世界上只要有心理灰暗之人,你取得成绩时就可能受冷嘲;人世间只要有心术不正的小人,你就可能坐冷板凳。如同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后,有正即有邪,有明即有暗一样,有热就有冷,一个人的事业,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进步就是在冷热交替中完成的。如果认识到“冷”的必然性一面,就可能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心态、阳光的心态看待身边之“冷”,就会坦然直面“冷”,以阳光照亮“冷”,以火热感化“冷”。 从另一个角度看,面对“冷”,心里有阴影正常,无阴影则不正常;心烦正常,不心烦则不正常;有失落感正常,无失落感则不正常;有痛苦感正常,无痛苦感则不正常。有阴影、有心烦、有失落、有痛苦才是正常之人,血肉之人,有情感之人,相反,则是神仙、天使、冷血之人。这里的关键在于,面对“冷”,你的阴影、心烦、失落、痛苦的长度多长。一个永远追逐阳光,追求向上的积极之士,阴影、心烦、失落、痛苦的长度较短,有的甚至是瞬间。俗话说,提起容易放下难。一个人的修养、内力、格调、品质不是顺时见,而是逆时见。因此,要努力缩短“冷风”、“冷气”、“冷遇”来临时的心理波动的时间长度。 耐得住冷,关键取决于自信。倘若“自信人生二百年”,倘若信守“千金散尽还复来”,倘若坚信自己的能力、品质,就能够守住冷对心理冲击的底线,就能够在坚毅和乐观中“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历史上,此类例证不乏其数。韩信崛起、左公(宗棠)镇边即是明证。 耐得住冷,最终取决于是否坚定一辈子被冷的心理准备。面对冷,保持一股热情可贵;但如果没有准备一辈子在冷中度过,即永远被冷下去,就不可能真正“耐得住”。从这种意义上讲,面对“冷”,既要耐得住,也要耐不住。所谓耐得住,是说要准备永远被冷下去;所谓耐不住,是要知道自己最终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而主动地、积极地追求向上的人生。与“闲”一样,要善于避开致冷主体,在另一个天地中,展开灿烂的一生。文王演易、稼轩为文、朱耷书画即是说明。 四要耐得住下。这里所说的“下”,是指职务的低下,位置的卑下,处境的空下。耐得住“下”,就是要积极面对职务高低、位置轻重和处境优劣。 从社会经历角度看,一个人刚踏入社会,刚涉足新境,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地看“下”,心甘情愿地处“下”,自动自觉地安“下”。因为大家懂得,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山要一级一级地上,事要一件一件地办;都知晓初来乍到,求上难,处上更难。 问题一般出在身边的人开始晋升、至上之时,或者在一个自以为度过了应该处下之时。在这一个时期,认识会逐渐发生变化,很容易耐不住,甚至发牢骚、讲怪话,怨天尤人。 有些人耐不住下,是由社会浮躁之风所致。当浮躁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耐不住下的人会多起来。浮躁,表象是沉不住气,实质是“心浮气躁”;而“心浮气躁”源于急功近利,源于对“名利”的不可割舍。透过浮躁,透过对功利的“急近”,可以看到充斥社会的不安宁、不安份、不安稳。本来,人们并不喜好浮躁之风,并不喜好浮躁之人,并不喜好浮躁之举,然而,由于社会对浮躁的容忍与让步,由于浮躁带来的实惠的示范效应,人们开始容易浮躁、让步浮躁,甚至于追逐浮躁。 另一种耐不住下则源于“心魔”。有些人过于自信,总以为普天下老子第一,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因此,当身边的同事、朋友取得成绩、获得成功时,不以为喜,反以为躁,怨同事不信任,怨上级不了解,怨自己怀才不遇。 还有一种耐不住下的人,源于对权力、对利益、对虚名的追逐。这些人对“下”总是耿耿于怀,对“上”总是不甘满足。当一个心不安、理不得的人深陷对权力的依恋、追逐时,心灵必然扭曲,行为必然扭曲,最终必然使自己走上一条与初衷完全相反的路。 其实,就社会属性而言,上下始终是一个相对概念。“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认识到下为上之基,下为上之本,下为上之根,才能安于下、沉于下、静寂于下。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许多成大业者,从来不辞下,从来十分重视底层历练,重视底层历练对人生的意义。古今中外,自底层而起,自卑下而上,垒底基而积世观的事例不胜枚举。 “下”不仅能练身,更能炼心。耐得住下,透过处下时世人的眼光、行为,可以更清晰地看透世事,更透彻地明了世事。作为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积极向上的人,历经底层磨炼、历练,有百利无一弊。 五要耐得住怨。“怨”,一指埋怨,二指怨气,三指怨恨。耐得住“怨”就是要学会以宽容的胸襟和深邃的智慧对待埋怨、怨气和怨恨。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眼光是远大的,目标是宏伟的,因此,胸怀非常人之胸怀,心胸非常人之心胸,决不会因为一时一事的人怨、事怨和情怨而迷惑自己,甚至失去终极目标。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