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永远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摘要: 今天和大家谈的是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并不是说我已做到了这些。讲这些感悟,是希望大家都主动地、自觉地、始终不懈地、始终不渝地、始终如一地追求积极向上的品质,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历史有所贡献的人。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人最重要的性格、气质、能力即人格品质是什么?是积极向上。

何谓积极向上?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心态;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状态;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追求;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精神。

我以为,积极向上是一种人格品质,而且,与其他构成人格品质的因素不同,积极向上是构成人格品质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最具决定、统领和引导性的因素。因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有追求;只有积极向上,才会有理想;只有积极向上,才富有激情。一言以蔽之,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激活其他一切优秀品质的优秀元素。

譬如:坚韧不拔是一种优秀品质,但坚韧不拔必须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只有积极向上,才可能坚韧不拔。

诚实守信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诚实守信必须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只有积极向上,才可能诚实守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这些优秀品质必须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只有积极向上,才可能坚持真理、保持气节。

古今中外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周文王。支撑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力量是什么?是积极向上。正是积极向上这一品质,才使文王位居下而心向上、身被拘而意不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积极地面对人生。

如果说积极向上是人格品质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决定性、统领性和引导性因素,那么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治?从字面上讲,“无为”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但认真体悟不难发现,这种理解甚为偏颇。作为一种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建立在“道”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纵横弛骋在天下最坚强的地方,于是我知道了无所作为是有益的。正是因为无所作为是有益的,天下都希望达到无为的境界。因此我们说,“无为而治”决不是要人们消极无为,而是要人们积极有为,其最终目的是以“无为”之欲实现社会自我管理。同样,表象看,姜子牙溪垂钓、诸葛亮躬耕南阳、竹林七贤恬淡一生、陶渊明采菊东篱都有些消极成分。但深研细究就会发现,子牙垂钓、孔明躬耕,琴曲有异,但异曲同工,都是为了遇明主,展抱负。可见,“无为”的内里,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果不以积极向上为支撑,很可能既无老子、七贤的千古名篇,也无子牙、诸葛这样的千古名相。“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看似消极、看似无为,实则积极、实则向上,是积极向上在更高精神层面的一种表现形态。

那么,积极向上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其根本特征是什么呢?我以为,至少表现在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生意志三个方面:

一,在人生态度上,无论贫富、贵贱、宠辱、欣戚,无论多少误解、委屈、冤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阳光心理、灿烂心态,容事、容物、容人。

第二,在人生追求上,无论顺逆、高下、起落、远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守初衷、恒守志向。

第三,在人生意志上,无论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挫折磨难、多少急流险滩,也无论财富多少、成就丰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不气馁、不放弃,向上之步不停,向上之作不止,向上之志不坠,向上之求不减。

明确的人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人生意志,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美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画卷。展开而论,积极向上的人,必定有把握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心中有守”。特别是在急速旋转的现代社会,生活令人眼花缭乱,但绝不能不加选择地随之而舞,而要如禅者般保持一颗不随风云而动之心,心有定力,以微笑、从容、自信的步伐穿梭于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的崇山峻岭之中。因此,积极向上的三大特征集中体现在八个“守护”、四个“拒绝”:

一是守护美好。守护美好是奠定积极向上人格品质的第一锹土,第一块砖,第一罐混凝土。美好是什么?通俗地讲,美好就是一美二好。那么,什么是美呢?古往今来,围绕美的学说林林总总,论述汗牛充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社会学家眼里,美学是社会学的最高殿堂;在人类学中,美是人的最高标准……虽然人们认识并非一致,但对美的三个层次认识是统一的:美的第一层次是耳美目美。这是指生理感官上所感觉到的愉悦感、满足感与舒适感,是一种本能上的直觉形态,如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情美意美。这是主体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而引起审美主体情绪与情感的反应而达到的修养水平,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相互统一、相互结合的过程。美的第三个层次是心美神美。心旷神怡是主体审美心理达致感觉与理解、情感与理智、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的状态,也是人对美的境界的最高层次要求。三个层次的美,层层递进,层层升华。然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人耳美目美的东西比较过去更多、更广,但人们却没有感受到更多、更广的幸福感。这是为什么?马克思从人的存在方式上探寻过美的本质,他认为,“美”是主体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柏拉图认为美和人格是密不可分的,美可以使人格变得高尚美丽。孔子主张“里仁为美”、“尽美矣,又尽善也”。康德认为“美”是“善”的象征。这些先哲给了我们答案。人们常说“真、善、美”,其中真是善的前提和基础,善是真的目的和结果,而人格的美则是真与善的统一。“美好”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快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讲“感召力”,“感召力”是什么?某种意义上,感召力就是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最集中引自于心灵感染力、心灵感知力、心灵感召力,而感染、感知、感召均源于心灵的美悦、美愉冲击力。守护美好,指的就是三个层次美相统一的人格之美。人之于社会,最易被击碎的即是对美好的信守。古人曾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之句,其本质即因为社会的残酷、复杂而失去了对美好的希冀。人一旦失去了对美好的信守,接踵而来的必然是颓废、失落。因此,只有始终坚守人格之美,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9-21 19:28
  • 4
    粉丝
  • 282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