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文的文种及各自用途 根据规定,党的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为14个,即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为13个,即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令)、公告、通告与议案。综述之,名称相同与不同的均有9个,叠加后共18个法定文种。今天,我着重讲述常见的五个文种的特点。 (一)通知 1.文种释义 通知属于下行文,从运用实际来看,通知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一个文种。按照公文法规的规定,(1)通知适用于发布有关法规和规章,(2)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3)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4)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5)任免人员。由此可看出,通知文种的适用范围极广,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多功能特性。 2.写作要求。 (1)要拟定一个明晰恰切的标题。通知的性质及功用决定了在写作时必须十分关注其标题的拟制,要使读者一看标题便知通知什么,或要求做什么事情,为此,就需要写明有关表示通知类型的词语,如在文种之前冠以“紧急”、“特急”、“补充”、“联合”等等。 (2)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通知,其事项部分都要写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应知应办的事项要交代清楚,文字要简练准确,语气要恳切庄重。 (3)在撰写转发性通知的标题时,经常会遇到几个“通知”重复出现的问题,如《××县委转发××州委转发××自治区党委关于××(事由)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对于这种情况,为了避免重叠烦琐,按照惯例,可以省略中间层次(即州委)和自己所使用的两个“通知”,只保留文件发源处的一个文种“通知”。这样,即可将标题简化为《××县委转发××自治区党委关于××(事由)的通知》。为了弥补如此变通后可能出现的遗漏,应把被删掉的中间层次写进公文的开头,如“近接州委关于×月×日发来自治区党委关于××(事由)的通知(×党发[2006]6号),现转发你们……”由于标题中已有“通知”字样,省略了自己的那个“通知”也不会引起歧义,更不妨碍主题词中对文种的标引。 (二)报告。 1.文种释义。 报告属于上行文,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或要求的公文。 2.写作要求。 (1)汇报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2)反映报告的情况要有信息价值。在报告内容方面,应着重反映那些政策性强、影响面大、带有动向性的情况和问题。 (3)对情况要有分析、有看法。把情况、问题归纳起来,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使之条理化,并具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千万不能写成“流水帐”。切忌矛盾上交,只摆情况,不作分析;或只提问题,向上级要办法。 (4)报告中不要夹带请示事项。报告与请示是公文中的两种文体,各有各的内容和写作要求,不能混为一谈。报告这种文体不需要上级批复,如果夹带请示事项,势必贻误工作。 (三)请示。 1、文种释义。 请示属于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要求,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或批准的公文。 2、基本结构与写法。 请示的内容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其写法如下: 标题。请示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个要素组成。例如《和硕县环保局关于调整股级干部的请示》。 正文。请示的正文一般由请示理由(问题)和请示事项两部分构成。 请示问题的理由。这部分应写明请示的问题并陈述理由。请示的要求一般从标题上就能反映出来。但请示的要求是根据什么问题提出的、其理由是什么,必须在请示的正文中先作具体陈述。只有让上级了解到请示的问题轻重如何、属于什么性质,是否非解决不可,才能为上级机关提供指示或是否批准的依据。撰写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做到问题明确,理由充分。 请示批准的事项。请示的问题明确,理由充分,要求解决的事项就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批准。 向上级机关提出请示,既要从请示机关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出发,又要考虑上级机关的批准权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要求,或不考虑上级机关是否能够解决,都不利于实现请示的目的。因此,在写请示批准的事项时,要抱着客观实际的态度,向上级机关提出合理可行的请求。 结尾写上“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之类的结束语。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