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在市政府边上开了一家饭店。二十几年了,阿来的饭店长盛不衰。 在市政府上班时间长的大都记得,刚开始,阿来在市政府边上折腾了一个店面,开了一家天津灌汤包子店。 店不大,招牌却很大:阿来饭店。招牌下一行小字更唬人:正宗天津小笼包,本埠第一家! 在素以米食为主的南方,天津小笼包不大受欢迎,刚开张那阵,生意惨淡。 尽管生意不行,阿来的小笼包却做得地道。阿来也不着急,一口一个津腔,告诉过往食客,本埠第一家,胜过狗不理! 惨淡经营下,阿来常常靠在店门口,向外张望,好像在等待什么。 周日晌午,一理平头老者从市政府出来。阿来赶紧吩咐大伙打醒精神,接待贵客。 老者却匆匆从阿来饭店门口走过,头也没抬一下。 “好好的快餐店不开,偏要搞什么包子,这下好了,离关门不远了!”阿来的妻子当初坚决反对在这里开包子店。现如今,生意不好,整天拍苍蝇,一肚子怨气。 “你知道个什么?我在等人,等一个人来!”阿来信心十足。 那个人终于被阿来等来了。周日下午,理平头的老者又匆匆从市政府出来。快转到阿来饭店时,阿来迎了上去:“领导忙啊,吃饭了吗?进来吃笼包子吧!” 一口纯正的津腔让老者停下了脚步,老者抬头望了望招牌,“阿来饭店,正宗小笼包,店不大,牌子不小!”老者笑着说,“我注意到你的店了。好!今天试试你的包子正不正宗啊!” 老者的爽快应约让阿来有点不知所措。听着老者浓重的卫话,看着老者津津有味地吃小笼包,阿来心里乐开了花。 “你是天津人?”两笼包子下肚,老者问阿来。 “妈妈是天津人,我在天津住了老长时间,对咱天津可向往了!”阿来的一口津腔很顺溜。 “不错!不错!”不知老者是说包子不错还是说阿来不错。 老者站起来要付钱。“别,别!领导你能来我这小店,我就吃瓜落儿(沾光)!”阿来不收钱。 “你不收钱,我今后就不来了!”老者很认真。 “那你往后常来!”收了钱后,阿来把老者送出门口,回到店里偷着乐。 “得瑟啥,来了个老头吃了五块钱就把你乐的!”妻子挖苦阿来。 “头发长见识短!这就是我要等的人,这座城市的市长,咱半个老乡。”阿来沉浸在兴奋中,“我们的寒冬要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果然,阿来的春天来了。老者来吃了几次小笼包后,市政府大院里的很多人就跟来了。慢慢地,阿来饭店日渐兴隆起来…… 阿来的小笼包红红火火了5年。 阿来却在生意红火时,执意要改做东北菜。 “你个二五眼,懂啥?!”阿来教训反对改做东北菜的妻子,“咱老乡市长走了,谁还来吃包子?” 在阿来的坚持下,阿来饭店的招牌还是原来的招牌,不同的是招牌下的小字换成了“正宗东北菜,东北一家人!” 经历了改变初期的阵痛后,阿来饭店迎来了阿来期待的人。 那天,新来的市长轻车简从接待几位东北老家来的乡亲,就近来阿来饭店。阿来把一伙人引上炕席,用浓重的东北话向客人介绍三鲜鹿茸羹、小鸡炖蘑菇、东北肘子……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