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社会建设与管理理论的实践

摘要:  岳金柱 北京市社工委研究室主任  跟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建设与管理理论的实践,主要想介绍这么几个内容:(一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概念界定,还有一些简要回顾;再有国外社会管理的主要观点和典型的实践经验;第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强社会。特别是社区这个层面,有很多社区通过他解决。第二个是以瑞典、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国家福利特别好,从生到死从摇篮到坟墓都有福利。英国自己宣称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国家,但实际上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是瑞典,我们好多的时候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北欧说你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才是社会主义。他的福利搞的特别好,包括你免费上大学,但是你想上私立的大学好的大学他不管你。不过他们公立的包括义务教育搞得比我们好,包括医疗卫生这种东西,我们做得远远不如人家。第三个就是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国家支配性社会管理,东方的文化管理主要在儒家的文化圈里,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实包括新加坡也是这样,只是借鉴了西方的一些东西,社会组织比较发达一些。
  3.国外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
  国外社会管理或者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归纳这么几条:一个是他重视制度建设,实际上制度建设就是我们说的依法治国,我们也提依法治国方略,但是我们的依法治国做得还是有缺陷。第二个强调人文关怀,突出公民参与,人性化管理,大家共同参与进来,再有一个他提倡政府和民间合作,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第三个坚持道德和法律并重,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四个注重效率和公平,我们以前讲在首次分配中讲效率,第二次分配中讲公平。第五个强调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很多事政府是主导,不光是政府在投入,社会也在投入、企业也在投入。再一个(第六个)国外重视专业化和经济化管理。比如说有社工做一些专业化的服务,针对老人、残疾人不同群体的人,有不同服务方式,服务方法特别专业,手段比较精细,科技手段、信息化经济化的水平比较高。
  三、 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国内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主要观点
  1.党中央的指示精神
  下面给大家介绍国内的观点和中央对这个事怎么要求的。中央从第一代领导人到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到现在锦涛总书记这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都有一系列的论述。这个论述应该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和延伸的。
  我们第一次提出社会管理的职能是93年,93年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部门转变职能的时候,说要“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到十六大的时候,政府的职能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后来就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这种社会格局。
  “社会建设”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的时候,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后来提出来“四位一体”。
  到十七大的时候,在总书记的报告中有独立篇章来阐述“社会建设”。实际上我们现在回头看来,我们提出四位一体建设实际上原来就有原型,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多了一个社会建设,实际上我们还是延伸着。我们党的的理论从第一代延伸下来,如果大追溯的话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只不过现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我们自己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实际上就是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建设就是将来施行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就是先进文化,社会建设就是建设和谐社会。
  很多专家说,2011年是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之年,主要是因为2月19号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和社会创新研讨班上发表了主要讲话。讲话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营造良好的事业环境。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社会管理”首次单独成篇。在十二五规划中,社会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领导、被中央所证实。
  再有就是我刚才说去年5月份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研究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了刚才我介绍的那个意见。
  再有一个,2011年7月份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中说,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就是要求遵守社会规律,重视社会矛盾,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增加社会活力,减少不和谐因素。这个意见去年7月5号印发。
  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去年8月份“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9月28号中央综治委召开了社会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去年底中央综治委在全国开了一个会,周永康同志在北京强调要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更好统筹规划设计,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典型引路,加快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符合本地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主要领导,周永康同志说要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管理创新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刚才我们说了一下中央的一系列论述,我们可以把中央的论述概括为:第一个中央讲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四个建设是并列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主要任务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体系,实现社会公正活力有序和谐运行。第三个社会建设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完善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和保障新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形成社会发展变化新特点相适应的能够保障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第三个方面是健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动员公众广大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有效激发社会生机活力的新体制机制。第四个方面就是形成遵纪守法、理性科学、开放包容、诚心友爱、文明有礼、积极向上的社会文明环境。第五个方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政治相适应的,能够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五个方面是我们后来北京制订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规划四大体系的理论根据。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介绍完中央的观点和重要的精神,现在看看我们国内的学者对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是怎么看,大概是这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就是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主要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认为社会建设改变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就是社会建设,就是改善民生。这是一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主要是中央说的加强社会管理,主要是维持社会秩序 ,协调社会关系,保持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一种观点,社会管理就是社会建设。
  第三种观点,社会建设是(建设)与我们社会转型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国外社会学家提出一种理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5-23 20:07
  • 4
    粉丝
  • 239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