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写作资料与写作过程

摘要: 语言的生动形象并不全都得力于描写。有些不尚雕琢的朴实语言也是十分精彩的。如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提到讲话,可就触到了陈奂生的短处,对着老婆,他还常能说说,对着别人,往往默默无言。他并非不想说,实在是无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谋篇的内容
    ⒈选择结构
    不重视结构的作者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成为大作家,更要讲究结构的独特。
    (1)要想选择精美的结构,就必须对结构加深认识。结构实质上是作者主观思路和事物客观逻辑的产物。现代派还认为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主张有机形式主义,尤其重视形式创新。
    (2)所有文本的结构大致有三种基本的逻辑关系类型;
    纵向关系: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或客观事理的递进关系来安排文本内容的结构形态。沈从文的《边城》从一开始就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然后依次推进,写翠翠的出生、成长,翠翠与二佬的相识,大佬对翠翠的钟情,大佬的死,二佬对爷爷和翠翠的误会,二佬的远行,最后写爷爷的死,翠翠对二佬孤独而惆怅的等待。故事按时间先后依次推进,节奏恰如溪水轻轻悄悄地流淌,而忧郁与伤感也在逐层弥漫。
    横向关系:根据文本思想表达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侧面和范围选取若干材料或事件分别叙说和论证的结构形态。比如说明文,常常以事物的空间组合关系为依据来安排。
    纵横交错关系:依据事物发展本身就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客观事理所包含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性质来安排文本层次的结构形态。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穿插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和进行的种种事实和情况。
    ⒉层次和段落
    (1)层次:也称为“意义段”,是文章中各层意思的表现次序,标志着文章内容展开的步骤。作者在行文中一般不注明它的起讫,由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划分。一篇文章的主题往往要分几层意思才能表达清楚,每一层意思就是一个层次。
    层次的划分体现了作者基本思路的走向和文章内容展开的逻辑顺序。层次表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在文章中的反映。层次安排的次序和位置,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任意删削颠倒。文章各部分安排须分清主次轻重,有泼墨如云,也有惜墨如金。
    不同文体在层次安排上有不同的方法。议论文的层次应根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它们在文章中的地位和次序。记叙文的层次应按照事物发生的先后、因果、始末的关系及空间位置来安排。
    (2)段落:是文章中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常称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中的文字一般应集中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是层次的具体表现形式。文章应说是积句而成段,积段而成章。
    层次和段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层次是整体布局的问题,是整篇文章展开的一个步骤。层次可包括段落,段落从属于层次;有时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单纯,只需一个段落即可说明,这时候层次和段落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层次大于或等于段落。
    在写作时,先要把文章的层次安排好,具体的段落在执笔时再斟酌、确定。
    划分段落要求,首先要统一完整,看段中的话是否把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说完整了;凡是揭示层次内容必须单独成段的,就要作为一段。其次要长短适度,段落多少长短没有一定标准,应视文章内容的需要,体裁的特点,有利于表达来确定。一般来说,篇幅较长或论述细密、叙描真切的文章段落也相应长一些。如学术论文,为了展开细密论述,不割裂论点、论据和逻辑推理,段落十分规范,普遍较长。马克思、黑格尔、康德等重视科学论述的大思想家所写的段落往往很长。有些文章,为强调重点表达感情,常常有极短的段落,如《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活该”两字自成段落。
    ⒊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运用过渡和照应,可使文章思路彰明、气势贯通、结构严谨。
    (1)过渡:是文章中各层次、各段落之间的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一般在这些地方需要过渡: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由叙入议,或由议到叙,由写景到抒情;今昔相联;地点、事件转换;由环境到人物;从概述到详述,或由详入简,从正面到反面,或从反面到正面;等等。
    是否需要有过渡的语言形式,视实际情况而定。段落间如有严密的内在联系,不用语言形式的过渡,同样可使结构连接紧凑、文气连贯。所谓天衣无缝,话不接而意接,正是过渡的精妙所在。
    (2)照应:照应指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和呼应。照应使前后文彼此配合呼应,体现前后文之间的间接联系。在文学创作中,这一手法运用得极为普遍,因为文学创作讲究结构上的波澜起伏、回环跌宕。而在应用文写作中讲究结构上的平直,不强调结构上的曲折变化。
    伏笔:事先只作不引人注目的提示。如莫泊桑的《项链》,福莱斯蒂太太毫不在意地让罗瓦塞尔太太挑选项链,而当罗瓦塞尔太太归还项链时物主连盒子也没有打开便收下了。
    呼应:是对前面伏笔的回应。《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写曹无伤: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作者似乎随便提及曹无伤,直到刘邦脱险回营才一笔呼应:
    ……沛公至军,立杀曹无伤。
    这实在是惊人之笔,它极其自然地把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勾勒出来了。
    需要照应的地方:标题与正文;首与尾;前文与后文。
    只要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可能没有照应,但并非处处要照应。现代小说创作不太讲究照应,他们追求事物的或然性,人物和事件常常突然而来,突然而去,形成一种开放性的结构。
    ⒋开头与结尾
    比较而言,开头和结尾更多地体现着文章的结构艺术或写作技巧,而文章的主体则更多地负载着文章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内涵。
    (1)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起笔,是写作全篇文章的第一步。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从作者角度考虑,既要精彩,又要便于下文展开;能确定基调,提携文意。从读者角度考虑,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所谓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就是在文章的标题之后,行文一开始直接进入对所写主要对象——主角、情节、主旨的表达:直接叙述、议论、说明。总之,一开始就接触文章的中心内容。
    如李斯《谏逐客书》,劈头就提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单刀直入,胆气逼人,使读者顿然神旺。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可谓出奇制胜。
    所谓曲径通幽式的开头,是根据写作目的,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和故事;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述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歌谣谚语以作叙事的开端。总之,这种写法是由远及近,娓娓道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作品的思想境界,或自然而然地为文章的思想观点所吸引。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4-19 12:01
  • 4
    粉丝
  • 5707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