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对谈话对方及有关人员生理缺陷的避讳。比如现在对各种有严重生理缺陷者通称为"残疾人",是比较文雅的避讳语。 最后是对道德、习俗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的词的避讳。比如把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叫"去洗手间"等。 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貌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修养,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有礼貌的人都会给人一种好感,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礼貌。 第10节:掌握好说话的语气(1) 5.掌握好说话的语气 语气在和别人谈话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说话对方容易接受、愿意接受,有的人说话对方就不容易接受、不愿接受或者很难接受。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语气的不同造成的。一句同样的话,如果用不同的语气来说,就会起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效果。例如,"我爱你"这三个字,如果用真挚的语气说出来,那就是满怀着对于自己爱人的一腔真情;如果用油腔滑调的语气说出来,那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说话中的语气。 王老师就很善于用自己的语气帮助孩子们。在他的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被别的同学称为"弱智"。 王老师在担任他的班主任后,就对他进行了深入地了解,经常鼓励他。有一次在课外活动时,这个同学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王老师便走过去,用最温柔、最耐心的声音同他说话:"我发现你上课听讲挺认真的,而且反应并不比别人慢,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个同学听了王老师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王老师又把他带到孩子们中间,并且陪他一起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学生受到王老师的影响,都争着和他做游戏。慢慢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学习也提高上去了,再也没有人说他"弱智"了。 在这位同学的转化过程中,老师的爱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爱心正是靠这种富有爱心的温柔语气表示出来的。 说话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但却不是靠声高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气的得体而取胜。虽然说"理直"就"气壮",但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有理再加上得体的语气,才会收到"情通理达"的效果。所以,把握好说话语气的分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事情有轻、重、缓、急,语气有抑、扬、顿、挫。只有把握了说话语气的分寸,才能使说出的话被对方充分理解和接受,才能收到说话的预期效果。 第11节:掌握好说话的语气(2) 当然,说话语气的运用要分对象,分场合,分时间。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说话者灵活掌握了。 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恰当地使用语言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因人而异。驾驭语气最重要的一条是语气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语气适应于听者,才能同向引发,用喜悦的语气就会引发对方的喜悦之情,用愤怒的语气就会引发对方的愤怒之意;语气不适应于听者,则会异向引发,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等。 其次,要因地而异。把握语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流速度,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