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按我个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能不说就不说,能用一个字的就不用两个字。 五、检查修改 公文写作过程中,在谋篇布局、拟好正文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而当文章草就之后,则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些观点我都非常赞同。修改文章,我基本遵循的十六字原则: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文字。 第一,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和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地实际。 第二,改动材料。累赘的,要删剪;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还有就是相同内容在不同部分出现的,要合并。 第三,调整结构。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连结不紧凑交待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 第四,润色语言。一是消肿,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删掉;二是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份;三是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 修改有基本方法:一是读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笔修改。尤其是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二是冷处理。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冷静地思索一番,或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然后再拿出来修改,往往可以发现其中的毛病。一些时间不是很急的调研文章、工作报告用这种办法效果很好。三是集体会诊。稿子写成之后,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老秘网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四是求助高手。可请领导或文字经验丰富的同志帮助修改。在修改时最忌讳的是抱残守缺、固执已见,怕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挑剔、修改。应当懂得,若想在写文章方面有长进,就必需要反复修改,尤其要乐于让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一点要特别申明的是,所谓的高手不一定就是写材料的人,更多的时候应该是用材料的人,比如领导,他们修改文章的视角往往是搞材料的人无法到达。比如在Y总队,写完稿子我都要送给Z政委修改,主要是因为他对文章的度的把握常有真知灼见。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