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浅谈写作

摘要: 第一章·概 述(1) 《浅谈写作》   ——听李秋菊博士写作课(心得)   彭城奔牛编写   一、概述   写作、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比如在纸媒在网络上写小说、写诗、编故事……   自从文学以歌谣、传说之类的 ...
文稿修改演播室


  (1)命题练习,可以自定题材,构思,审题。也可以请人拟题,然后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组材。练习有利于制定计划,全面练习各种文体,各种写法。
  (2)随意练习,有什么想法,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表现。根据平时生活体会,缘事而发,有什么写什么,不定时,不定量。随意练习,较大的独立性,有利于训练独立思考,独立构思的能力。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3)综合练习,写汇报,文稿,演讲稿,审请书等。平时养成只要一动笔,就有意识地想到练习写作。这种练习与工作、与生活密切联系密切,不另占时间,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4)片段练习,写一个片段的文章,这种练习也叫单相练习。是随时随地进行的,不是写整篇文章,而是写片段。片段练习不需要大量的完整时间,不需要严格的计划,不需要全面的构思,简便易行。既可以积累素材,又可以培养、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练习方式,勤奋很重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多思,多写,持之以恒,必定有所收益。
  还有,练习时要深入浅出,不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这在写作中也是要注意的地方……
  观察体验勤动脑
  学习实践不可少
  好书不厌百回读
  深入浅出要记牢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1)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三、立意与构思
  (1)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确定文章主题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主题的好坏关系到文章的好坏,关系到价值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主题是文章的统帅,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受主题制约,都要围绕主题服务。古时候,古人没有主题这个名词概念,他们作文时讲“意”,“意”就是现在的主题。
  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明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把“意”提高到了帅的高度。
  主题要鲜明,主题决定文章的深度,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旗帜要鲜明。不爱昧,不装腔作势。不同的读者对文章有不同的审美和要求,作者一定要在文字语言上多下功夫。要全面观察体验生活,不要看到一点东西就写,要充分准备。更不要生造词句,文字语言要通俗。不要以为写出的文章越难,越让人看不懂越好。有时候,遇到文章一时写不出来时也不要紧张,这属正常现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那就放下笔来,休息一下,找找原因,不要乱写。是因为素材准备不足,结构混乱不清。还是因为积累不够,认识模糊。一旦这方面的问题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主题也就正确了,写下去也就不难了。
  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好?》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写。
  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殴及北殴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七、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八、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家的评论。
  写出文章后要对照主题反复修改,不要怕麻烦。要看是否与主题相符,不相符的要舍得丢弃。要象鲁迅说的那样,宁可把长篇修改成短篇,也不可把短篇硬凑成长篇。文章写出来后还要反复朗读,大声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不贴主题的地方要去掉,要改。哪怕是语言再美,情节再好也要改,也要舍弃。
  主题要集中,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不能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写进去,蜻蜓点水,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说不清,什么都讲不透。涉及的内容太多,面面具到,到头来反会把主题淹没,影响了宣传效果。
  主题要深刻,目标要单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突出中心。只有了深入分析才能透彻,才能贴进主题,才能主题鲜明,主题单一。说开了,就是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认识要深刻,分析要精辟透彻,说到事物的本质。在揭示事物本质上多下功夫。
  主题要提炼,要多次提炼。要从经验中产生,主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原始材料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本质的。要认真提炼分析,才能找准。不然,写出的文章会毛病百出,更不要一写出来就急于发表,要多次修改,朗读。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歌剧“白毛女”,起源于民间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一开始,有人认为它是破除迷信思想的好材料,可以挖掘。有人认为它是愚昧,是怪异故事,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应该放弃。后来,这个故事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反复研究推敲,升华提炼,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才写出了现在的歌剧“白毛女”,并把喜儿受苦受难的过程变成表现人民翻身做主的过程,激发了人民对旧社会的恨,对新社会的爱。“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通过这一主题,通过新旧社会的对照。使原来单一的破除迷信,单一的神怪传说,升华为主题明确,旗帜鲜明的好歌剧。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还有,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世界观,也会写出不同的作品来。象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和俞万春的“荡寇志”,都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表现的。“水浒传”中表现的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歌颂的是受压迫者,是劳动人民。“荡寇志”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污蔑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把造反的起义者赶尽杀绝。这里面加入了作者个人思想感情。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的浮浪纨绔儿。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结官府构陷猎户解珍、解宝。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2-5 10:40
  • 4
    粉丝
  • 855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