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字典》,轶,有三种解释,其中之一为:散失。轶事,史书不记载的事。下面讲的,就是散失着的史书不记载的问德华问秘书的一些事儿。 一 问德华四十四、五岁了,在县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还担任着股级秘书。 问德华姓问,这个姓比较罕见。至于这个姓的由来、渊源现在已无从查考。问德华的父亲、祖父都是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家中也没有什么家谱。奇怪的是,问姓一直人丁不兴,族中弟兄很少,而且基本是单传,问德华就是弟兄一个。这在人多热气高的年代,是十分少有的。 前年曾经有个外省的远房族中弟兄打电话来,问德华接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我想问问我们这个姓的根子在哪里?问德华说,我也正想问你哩!结果,那边问过来,这边问过去,就是没有答案。 由于这个姓稀罕,所以常闹点小笑话。问德华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新来了一个班主任老师。老师要熟悉学生,在班上点名,当时点名簿上的姓名都是手抄的,点到问德华时,老师脱口而出:“向德华。”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一脸茫然,不知同学们笑的什么事。 同学们就纷纷告诉老师说:“是问,是姓问,问德华。”叽叽喳喳,教室里仿佛一群麻雀落到大树上。 老师是个从小熟读《百家姓》、《三字经》的老先生,他举起双手向下按了按,维持教室里秩序,自我解嘲说:“问?《百家姓》上也没有这个姓呀!”老师又说:“会不会是家里人写错了,把向写成了问呢?这是很容易混淆的。”但话一出口,自知不对头,随即一拍额头,自问自答说:“那也不可能,姓名是天天要喊的,即使写错,也不可能喊错呀!?” 四年级小学生问德华回去后,到邻居家借了一本《百家姓》,细细一查,果然没有问这个姓。呆呆地想了半天,也只好怪自己在懵懂混沌之中,稀里糊涂,投胎就投在《百家姓》外边。 一直到工作以后,新到一个单位,大家都要为他这个姓奇怪几天。问德华一开始当老师,大家就都称问老师。“这个问题问老师。”这句话成了学生们私下的热门口头禅。到了问德华担任职务以后,大家就都要当面背后地笑好几次。他原来在县法院研究室当副主任,人称问主任,后来又到乡镇法庭担任主持工作的副庭长,大家就称问庭长了。再后来调进县人大担任秘书,又成了问秘书。这样称呼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有什么工作上事情要问他似的。同事们一开始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而果真有什么要问的时候,又要说:“那个事你去问问秘书。”有时有些事把握不准,问问看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方式。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曾经有个什么什么司法解释,我记不清了,你去问问问秘书看,好象结巴说话一样,自然又要笑一阵。为此,机关气氛也活跃不少,人际关系似乎也协调了一些。当然,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 问德华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生产队要交肥料,问德华的母亲悄悄往粪缸里加了好多河水,挑给生产队记工分。结果被人揭发出来。生产队麻脸刘队长挥起拳头,随手就在他母亲头上凿了几生姜拐子。好在他母亲机灵,左一让右一让,打得不实在。回家后母亲还揉了头上好一阵子。问德华是放学回家听母亲说的。母亲一边揉着头,一边淌眼泪。后来回过头想想,就不淌眼泪了,说:“好在我让得快,不然还被他打伤了呢。也怪我太贪心,河水羼得太多,如果记工分要记二十多个工呢,谁不眼红呀!队长也不能包庇我呀!” 十四、五岁的问德华心里很不平,羼水固然不对,队长也不能随便打人呀,这一幕深深地记在问德华心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