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g$ L5 m$ J& E 日前,我的同事起草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该制度的初稿基本上是同事从网上搜到了一个“模板”,基础很好,我略加修改定稿。下面,谈一谈我的修改思路。' q' x3 ?8 E$ ^8 [# s6 K
" Q8 g/ O# B) r `7 _
一是确定本制度的适用范围。这个制度适用范围是局系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也就是说,不仅适用于市管局级干部、局管处级干部,也适用于下属单位管理的科级干部。因此,我在语言表述上予以修改,统一表述口吻,使之符合适用范围的要求。/ X. j S/ k7 ?1 ^" Q6 d2 Z3 M9 b
. i$ v6 c2 n3 Q3 Y. Y
二是修改了第一条。制度第一条,一般都要说明制定本制度的目的,语言表述是“为……”。“模板”第一条是“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和当前的形势不符。我修改为“为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6 y# |: H& Z0 ~( a6 P& a# B1 I
: B( d* c" Q" p" Z 三是修改了每章的标题。“模板”每章的标题大多为偏正结构,由修饰语“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中心词组成。比如,第一章 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指导思想。太哆嗦。我把修饰语“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删去,保留了中心词,使每章的标题更加简洁醒目。3 D# s$ a" @; |& N' v8 H
' i/ z+ J- A) D1 \$ Z
四是增加了第八条“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是联系群众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过去执行得不够理想,于是增加这一条。这是内容上的修改。 8 c- S' Y# M9 x/ e$ y8 [" l9 I9 m, V% u3 T x- n
* u" R; _: O; M3 B5 B: P J1 U
我哪有这本事啊,还是老猫总结的好。原本的写作顺序是:先有《制度》例文,后有时评,写时评时用到了制度例文的内容,我承认有预告、广告的意思,在你催促我发了制度例文之后,发了修改思路。 : O; u, W. `; u1 H 你总结的“循循善诱,鱼渔兼授”,正是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 b- ], m. G q* d1 k; 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