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x" J/ ?2 t g本文摘自人民网评论,原作者为“缘起东海”。 % l: [+ a# C/ V* ~+ f
今天,人民日报《今日谈》刊发评论文章《实干永远最重要》。文章说:“近年来,不断有人请笔者推荐干部和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文字功底好的、会写材料的,好像那些地方和部门从来不缺干事的干部,只缺会写的干部。”由此得出结论:“没有实干,如何兴邦?‘会干的不如会吹的’,此风切不可长。”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 }: x' Q6 h1 U$ U. L' f
不消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这些关于“写材料”的重要性,咱们姑且首先从作者笔下“不断有人请笔者推荐干部和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文字功底好的、会写材料的”这个成因作一分析。为什么有人会请作者推荐“写材料的”呢?原因无非是被推荐单位缺这类人才。为什么会缺呢?道理其实很简单,被推荐单位没人愿意干,仅此而已。
$ Z1 o7 o# K$ L! s0 u没人愿意干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无非有三:一是“写材料的”辛苦。在笔者身边,包括QQ群、微信群的很多好友,都是“写材料的”。在笔者单位,每年加班最多的,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是“写材料的”;在QQ群、微信群,不管笔者看世界杯看得有多晚,说句话也都是加班“写材料的”应声。对“写材料的”而言,别说加班,就是熬通宵也是寻常事。笔者曾经接过一批新考录的公务员,一开始大部分都在基层乡镇的办公室负责写材料,但不过半年,听乡镇反映,分在办公室写材料的都要求调岗,不是干不了,都是因为太苦、太累受不了。二是“写材料的”清贫。“写材料的”不像一些实权科室、肥差职位,能吃点喝点、揩点“油水”,常常是冷窗枯坐苦冥想、青灯一盏伴天明,没有奉献心,不能控制住个人欲望、断绝私心杂念,有谁做得来?三是“写材料的”寂寞。常言道,“公文姓公、言不由衷、一声令下、笔快如风”。就一个“写材料的”而言,写好了,是单位的荣誉;写不好,是个人的过错,没有军功章上的荣光,只有暗夜阴影下的汗水,不看淡荣辱得失、不看轻功名利禄,谁又能够扎下身子、静下心来写? , _ \9 J8 @0 r6 m/ H5 P
做一份不想干、不意干也没人干的工作不是一种悲哀。悲哀的是,做这样的一份工作,旁人不理解、误解,甚至落得不“实干”、形式主义的骂名…… 9 H( G" G" K, }. a3 E
机关工作,皆在办文与办事,此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办文相较于办事,更加枯燥、清贫、辛苦、寂寞。他们是干部队伍的骨干和中坚,任何时候都要倍加珍惜,倍加呵护。我们不能把他们说成不干事、不实干的人,甚至看成是社会的一种障碍。这不仅容易让干事的干部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搅乱了风气。 ( H9 a% t- z. ]$ l1 i. l$ s
不让“写材料的”流汗又流泪,就是不让他们吃苦又吃亏。要时刻惦记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当他们遭遇困难、陷入困境时,要积极地排忧解难、扶危救困,特别是当他们面临提拔使用、评先评优时,要同等从优、同等从先,让干事、干实事的人脱颖而出,得以重用。同时,还要不让他们受累又受气,当他们被人贬抑、遭人挖苦、打压时,要挺身而出,敢于抵制,为他们大胆说话,而且用行动去说话,这是最实际、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保护和支持。
% \2 m0 W" [4 h+ z P只有不让“写材料的”吃苦又吃亏、受累又受气,让他们真正吃香、受尊重,才能够克服各项工作中的不良风气,也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发展得更好。 - R% x2 i$ L) y# u
2 P9 g: m6 d" E" w$ n-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