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影响的教育活动,很多时候我们通过班主任个人的影响达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主题班会可以做到,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都是善于组织主题班会的班主任,以致很多同学都很难忘当时主题班会的情景,牢记班主任讲话的内容。 一、主题班会的意义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每个学生即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一次生动感人的主题班会将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对他们产生长久的深刻影响。主题班会的意义可总结以下4点: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主题班会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主题,这个教育主题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而确立的。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可以统一、强化、提高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增强思想上的是非判断能力、增强道德上的善恶识别能力、增强审美上的美丑鉴别能力。 2、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具有明确的教育意向,在全班每个学生围绕主题,联系学生自身、班级实际以及他们所了解的社会历史、现实、未来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辩论、交流、表演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的时候,实际上,学生们就是在进行着促进灵魂深处的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主题班会从班会主题的酝酿到确立,从形式的设计到实施,都是发动学生共同参与的。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增强了学生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愿望,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 3.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主题班会可以产生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民主意识,起到形成和巩固集体意识和民主意识,起到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作用。组织得当的班会可以促使全班学生相互交流,使认识目标趋于一致,这是班集体形成和巩固的基础。在主题班会进行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为了集体的荣誉,大家齐心协力,协调一致,产生巨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加促进班集体的团结。 4.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主题班会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负责组织和实施的,学生在整个主题班会过程中唱主角,使主题班会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提供了机会,主题班会是学生展示自己的绝好舞台。班主任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组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自己处理班级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的能力。学生自己确立主题,并由此引发思考,独立设计、组织实施班会活动,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组织主题班会的原则 为了保证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设计、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1. 教育性原则;主题班会的组织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某方面的教育。主题班会的目的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和班级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组织主题班会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教于乐,灌输与疏导相结合,引导与操作相结合,使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教育。 2. 时代性原则。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达到对学生的最佳教育效果,主题班会就要体现时代性。主题班会的主题内涵、围绕主题所确定的内容以及活动的全过程都要符合时代要求。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把握时代特点,认清国内外形势。了解学生爱好,指导学生设计出学生自己容易接受并且乐意接受的主题班会,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 针对性原则。主题班会的组织要注意有针对性。组织什么样的主题班会,解决什么问题,班主任都要精心的设计。首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来开展主题班会,如新生入学时,可开展让同学们相互认识,增进了解的主题班会;小学阶段可多开展有关养成教育方面的主题班会;初中可开展有关青春期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主题班会。其次,要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召开主题班会;如班上出现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攀比穿戴、请客过生日的现象,可组织《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4. 主体性原则。班级全体成员是主题班会参与的主体,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组织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班主任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主题班会活动中。指导学生做好主题班会主题的确定、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等过程。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岗位、有职责,当家做主,动手动脚,有相对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5. 情境性原则。主题班会的地点应精心选择、设计布置,使之生动活泼,具有典型性和艺术性,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班主任应根据主题的内涵,指导学生选择、设计、布置班会举行的环境,使环境突出主题、烘托主题、深化主题,力争以景育人。当然,环境的选择、设计和布置必须考虑实际情况,切忌舍近求远,铺张浪费。 上述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贯彻运用时要注意综合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