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民族工作占据着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收录在《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讲话》开创性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篇重要文献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战略路径,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把民族工作重心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推动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民族工作,准确把握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用“八个坚持”阐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用“九个坚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的战略目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截至2020年,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书写了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同期0.9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发展新跨越;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普查、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不断加强,一系列民族自治地方主题展览、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频频亮相,展现了民族文化新活力;民族地区群众的教育、社保、医疗等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迎来了民生福祉新飞跃;围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完善相关的生态法律制度,谱写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从苍山洱海到辽阔草原,从天山脚下到南海椰林,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当中华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全民族能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各民族交错杂居,相互交融,无论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护少数民族权益,还是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纵览古今,坚守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源之一。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中华一体疆域观,也奠定了中国人“六合同风,九州同贯”的多元一统天下观。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因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少数民族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引导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共同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古有昭君出塞、凉州会盟历史佳话,近代有一大批少数民族卫国英烈、抗日先驱。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激励各族人民形成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当前,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要顺应这种形势,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要坚决反对。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要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善于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深做细做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6月8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