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坚守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能,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精神标识。初心和使命,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而且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只有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来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才能切实增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精神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放眼历史的长时段、全过程、大坐标,系统科学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演进,感悟其中的逻辑力量与真理力量。 不忘来路,方有前路。“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一旦忘记来路,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吕氏春秋·直谏》记载,有一次齐桓公和宰相管仲、大夫鲍叔牙、宁戚四人一起喝酒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牙听了,双手捧着酒杯站起来说:“希望您别忘了当初逃命到莒国寄人篱下时的落魄样子,管仲别忘了被俘送到鲁国成为阶下囚的日子,宁戚也别忘了自己出身是个赶大车的、放牛的。”可以说,“毋忘在莒”,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树若断根就枯萎,人若忘本必失魂。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生命中最艰苦、最难过、最困顿的岁月,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不忘来路,贵在坚守。百年老字号源于“工匠精神”对品牌的守护,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源于一以贯之保持优秀品质。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殷仲堪做荆州刺史时,“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以为我当了一州刺史,就认为我会放弃朴素的品格。现在我对待物质生活还是像从前那样俭朴,没有改变,“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这就是对来路的坚守,是对自己立身、处世、做人之本的坚守。 忘记来路,易入歧路。面对各种诱惑,如果忘了本,就很容易方寸大乱、迷失方向,甚至走上歪路、邪路。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庆父,大权在握,专横跋扈,在一片迎合声中迷失了心智,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结果留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千古骂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都出身农家或普通家庭,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勤劳、坚韧、忠厚、节俭等优秀品质都融入血脉,伴随终生。但其中也有少数人丢了根、忘了本,直到身陷囹圄才想起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才想起自己曾放牛、放羊、种庄稼、打短工……陈毅元帅说:“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忘本就意味着忘记过去,就会背叛初心和誓言,就会走上不归路。 初心和使命闪耀着不朽的时代荣光
! D6 R& c9 c6 d5 _# W& X0 t8 S3 F0 q* u! o6 v r
$ g$ t- n. k, n" f# j3 G, |1 z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 D$ M0 t1 [# p' g& K$ o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 |+ F1 Q8 W) K q: [' A! F7 [5 G) U! D6 l- Z!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