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是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深刻认识廉洁的重要性,我个人的体会是:廉洁使人幸福,廉洁产生力量,廉洁赢得民心,廉洁优化环境。 , G* H3 p Z1 q+ s% ^, ~' e" I7 C4 i+ x
+ \, {% B% I1 L! Z9 I9 M6 N
' p- Z, ]# y1 ~- c$ f; O7 e' H* Q
廉洁使人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并不一定拥有幸福。比如,个别人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得了钱财,物质上虽然丰裕了,却整天提心吊胆,吃不香也睡不着,甚至听到敲门声,也担惊受怕。正所谓:“拒贿惜日短,贪赃嫌夜长;反侧复辗转,何来清福享?”可见,幸福不幸福,并不在于有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内心的安全感,才是幸福的基础条件。失去了内心的安宁,怕这怕那,患得患失,又怎么会心情舒畅,又怎么能觉得幸福?在党纪国法面前,在社会公理面前,在良心道德面前,任何人都不要抱侥幸心理。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靖大荣在减免土地出让金、提拔任用干部等方面,为他人谋利益,收受贿赂人民币325万元和美元3000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靖大荣被绳之以法后反思不廉洁的代价,自己算了七笔账,“觉得笔笔划不来”。一算“政治账”,不仅公职没了,党籍也丢了;二算“经济账”,想得到更多反而失去更多;三算“名誉账”,名誉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四算“家庭账”,幸福的家庭因贪婪而葬送;五算“亲情账”,贪污的行为让亲朋好友远离了自己;六算“自由账”,将在漫长的铁窗高墙下度过余生;七算“健康账”,以前身体健康,现在身心交瘁。靖大荣以为多贪一点、多拿一点就能够多拥有一点幸福,结果事与愿违,与幸福背道而驰,离幸福越来越远。 ) }1 m3 I' I J# z8 t* d
7 a- D4 I% ?/ g: Z
3 _* i2 `6 y% r- `" D( I& u, u5 N r4 V5 f" e' Q6 v; N. F4 k6 a* o, n
廉洁产生力量。干部当到一定程度,大家的能力、水平可能都到了一个层次上,真正决定高下的,是一个人能不能坚持原则,能不能坚守真理,能不能维护公利,能不能维持秩序,能不能廉洁自律。原武汉市公安局局长杨世红当庭忏悔:“当官不可贪钱,手脚不干净就要受制于人,贪污受贿的门一旦打开,就难关上,现在我才明白,瞎收好处无异于火中取栗……”相反,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有“辫子”给人家抓,就敢于碰硬,敢于亮剑,敢于“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廉洁者的最大特点,也是其力量的真正源泉。为什么朱镕基总理敢于对贪官污吏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敢于大声地说“我不怕得罪人”、“我不怕被人告,告了也不怕”?因为他心中只有人民,只有公平;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从工作出发,只是从党性原则出发;因为他站得端,行得正,身正不怕影子斜,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自律才能律人。廉洁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底子,有这个底子,才能问心无愧,才敢坚持原则,才会敢做敢为,一定要自觉坚持不要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
3 T/ e7 s8 b6 a" ^
4 a- q7 L% r+ K & |: k+ |6 a* E% N7 ^7 f5 w; l" P6 ?
3 j) C6 c/ v* p. \' _
廉洁赢得民心。民心是什么?民心说透了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权的信任感,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这种层层扩大的口耳相传,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碑”。我们经常讲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想干事,就是时刻想着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会干事,就是有能力、有本领。多干事,就是要辛勤,勤奋,乐于吃苦,非常主动,只争朝夕,非常敬业。干成事,即把好事办好,让蓝图变成现实,所创造的业绩。不出事,就是要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来实现价值,来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来提供动力,来保证后果。方向一错,全盘皆误。陈毅元帅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这段深入浅出的话告诉我们,没有能力、干不成事固然不好,不重德行、不守廉洁就更不好,有能力而无德行、不廉洁就简直是灾难了。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领导干部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保持清醒、牢记宗旨,才能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才能凝聚人心、推动工作。解放战争前夕,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在访问了解放区、深感共产党员的廉洁之后,曾经预言:国民党必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经受不住拒腐防变的考验,不能做到廉洁自律,就会失去提高执政能力的保证,就有可能丧失政权,成为历史的罪人。
$ y s- a5 I' G3 c8 G1 ^# D: l3 M2 n4 N2 _. [9 b) e, V \
# M! ?$ N" l5 j$ X0 J- }4 L- l, i$ h
3 c+ ]: M! a6 D- L2 K廉洁优化环境。“政权”是人民的政权,不是为某一家而设的机构;“效率”是社会的效率,不是指哪一家个体的成功。廉洁推进发展,不廉洁阻碍发展甚至拖垮发展。抓发展不抓环境不行,抓环境不反不廉洁不行。环境是经济的生命线,环境好、人气旺,发展才有希望。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切实解决与群众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的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等问题。抓廉洁就是抓环境,抓廉洁就是抓发展。只有在公正、廉洁、和谐的社会生态中,才能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激发经济发展后劲,才能营造干部勤政廉洁、社会风清气正、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促进经济繁荣、政治进步、社会发展。
) i+ Y+ j" r' d3 ? J" O7 J3 I
5 n* u5 R5 l: B0 o/ c. O+ H6 r
1 q) R3 z2 H1 p; B$ G# C: S& ]
4 v P" h6 x1 @何谓廉洁
% p3 y! g0 a; k2 d& ]7 a1 S. K6 Q3 l8 f
' a8 L R$ I; [# i+ v
/ D# m! t3 O$ j* k( V% Q7 R; w4 a
古人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真正的廉洁,是内心的一种信念、自身的一种习惯、人格的一种操守;是以《廉政准则》为准线、为底线、为高压线,严格约束自己,做到时时廉洁、处处廉洁、事事廉洁、人人廉洁。
, t, ]6 P$ j4 h/ s; ?1 A
* Q. v9 [- U6 d8 g9 @5 p
+ c! k! Z: I! {2 n; k( c; m
; t6 r+ r8 G1 B" l n0 B# ^时时廉洁。欲善终,当慎始。可以说,慎始是为人行事这篇大文章的开头。明朝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上司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没讲什么大道理,只给张瀚讲了自己乘轿时的一个见闻:昨天他乘轿进城遇雨,抬轿的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择地而行,怕弄脏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之中,把一只鞋弄脏了。为了不让另一只鞋弄脏,轿夫还择地而行,后来不小心又把这只鞋弄脏了,便“不复顾惜”了。王由此而告诫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后,“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最后成为一代良臣。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第一次”没有守住,经过量的积累,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探究一些人的堕落轨迹,可以发现,他们担任领导之初,大都兢兢业业工作、诚实本分做人,可随着资历的增长、职位的提高,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不能坚持,让腐朽落后的东西在头脑中占了上风,以至于在糖衣炮弹面前缴械投降,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严格按照《廉政准则》的要求,时时刻刻廉洁自律。 ( X$ L8 a9 U; v4 @6 L, q# u
# m0 M f/ p: b8 r$ L7 ^
- m8 y3 ~4 v: P. s* D1 u: I2 G# Q. o: U; q2 o, A
处处廉洁。古语云: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不管身处何地,无论官居何职,都要时刻保持廉洁不动摇,尤其是在八小时之外,在无人监督的时候。明代泰和典吏曹鼎,有一次抓获了一名绝色女贼,夜宿古庙,女贼千方百计引诱曹鼎。当他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就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提醒自己。但转念一想,荒郊野外无人知晓,于是他把纸撕下来,便要破门而入。这时又觉不妥,感到这是因私废公行为,又退回来把纸贴上;转念又一想,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岂非太傻?于是又把纸撕掉。就这样,他与自己激烈斗争了一夜,终于依靠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修为,抵制住了女贼的色相勾引,压制住了私欲,提升了道德境界。曹鼎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吏,却因此成为廉洁的典范,永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一些封建士大夫都能清正廉洁,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甘于清贫,敢于廉洁,善于自持,扛起廉洁这面旗帜,守住廉洁这座灯塔,用廉洁的光辉为自己导航。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挥霍公款、不铺张浪费,不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不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不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 9 d& j3 j5 c- @- z. }
5 _+ h5 s& F j, N( k3 ]6 @ 0 ~* m2 P3 j% r# `. _# H3 ~
- w0 U1 f% Y& f- N事事廉洁。廉洁,是贯穿一生的修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经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件事。古语讲:“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几乎所有的不廉洁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北宋书画大家米芾爱石成癖,看见一块好石,竟能作揖下跪,口称“石兄”,达到癫狂的程度。他在涟水做官期间审理一桩人命案,由于罪犯是省里官员的亲属,致使刑部批文迟迟不能下达,这使他愤愤不已。一天,有一人带着几块奇石求见,奇石小巧玲珑,纹路清晰,巧夺天工,真是世间少见,米芾十分喜爱。来人说只要米芾在人命案子上高抬贵手,就将奇石拱手相送,米芾正色地说:“我爱石,但更爱百姓。客人不必多说,请回吧。”来人走到门口,仰天哈哈大笑,说:“米大人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令人钦佩。”原来,来人是督办案件的钦差大臣。好一句“我爱石,但更爱百姓”!米芾在原则与爱好面前,在百姓和宝石面前,在廉洁与不廉洁面前,站稳了脚跟,端正了心态,毅然选择了前者,保全了名节。这才是真正的廉洁。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人民奋不顾身的工作”,不为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所动,顶住各种豪华“时髦”消费的诱惑,做到见钱不贪、见物不沾、见色不迷、见肴不馋,谨防别有用心者“见缝下蛆”,投你所好。 3 T% B% W2 s( r/ ^6 P' G9 @0 T3 ]
9 b1 h7 k1 ~3 |; n' v* r
% o0 x/ k W0 P) T/ ?' t
: J: [3 g- w+ r: ~) U) x8 S
人人廉洁。真正的廉洁,不仅仅指自己清正廉洁,更是指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人人廉洁。“为民书记”郑培民始终要求自己“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在不廉洁问题上,他自己把“前门”,妻子把“后门”,两个孩子把“侧门”,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不愧为真正廉洁的典范。与此相反的是,近几年,“夫人不廉洁”、“子女不廉洁”、“秘书不廉洁”、“司机不廉洁”等不廉洁现象时有发生,既造成了经济损失,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更败坏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领导干部应当深思管宁交友的做法,要结交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应当学习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做探求真理的挚友。在工作中,应该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多与班子同志交朋友,搞好团结而不“结团”;应该立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多与群众交朋友,做群众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为人民谋福利。
" V- q f! l# A9 a# c- u8 G* p! q9 g( T# R) S; b% }
9 G. k% q1 b* ^0 o& a8 U4 ?+ k: v( D; [3 Q2 p1 V7 M
如何廉洁
! {" \+ z, b& v- r5 g" m# m& o( w( j' d+ O9 W! l$ [8 Y
" F) ]+ U0 _, F/ w
s5 r: b7 E; s W) M) y2 e7 |
知廉懂廉,并不意味着能够执行廉,做到廉。对于个人来说,廉洁难,难在克制欲望;对于社会来说,廉洁难,难在监督制约。我们要从提升人的素质、健全社会制度、完善具体机制入手,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党内与党外、纵向与横向、机关与基层、整体与个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 a! ]3 ?+ b' k* z! G: `1 a
# ^! ^) w& o+ `$ m6 K6 j' @" N: ] * n+ e7 \$ a- |$ x/ d
$ f3 _" S( G o2 @% O要加强思想教育。有句话说得好:请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变成行动;请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会变成习惯;请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变成性格;请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你的命运。可见,思想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子。领导干部行为失范,生活腐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素质不佳,道德操守下滑。要把强化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领导干部最可宝贵的品格,是保持廉洁的精髓和灵魂。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社会如果大家只有私念、只干私活,没有人存公心、做公事,是绝对运转不了的。二是要加强原则立场教育。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在大是大非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是非鉴别力,对各种错误的言行要善于甄别,敢于讲破,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三是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左传》中讲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把“立德”放在第一位。领导干部道德缺失,不仅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权力不廉洁,毒化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危及社会主义前途。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道德素质的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严守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成为政治坚定的典范、求真务实的楷模、社会文明的标杆、家庭幸福的表率。 , L; N5 m/ W6 Q% Z5 C4 z
9 f5 t% ~) } n& k! B. z
8 V3 M! Q% z h" R7 G, z0 u" ]0 J7 @& V8 }
要完善制度规范。制度最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制度好了,能使坏人干不了坏事;制度不好,可能使好人不得不干坏事。从我们这几年查办的一些案件中可以看出,很多不廉洁案件是由于体制、制度不健全、有漏洞而产生的。在制度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涉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干部任免以及其他应由集体讨论的重大事项,均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其次,要完善法规制度,根据新情况不断建立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实行道德法制化,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负面影响较大但又属于道德问题的权力行为要用法制来规范。再次,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不称职的干部,一些庸官、懒官、“花官”、“赖官”,按照干部任免条例,追究责任,调整、罢免。
) f% z3 ?& s- ^6 L
4 O n, z$ ~ I- R6 d ) O+ w$ i- f* X4 t+ C1 d' q
0 V# s, k1 R& T; Y要强化监督机制。“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廉洁,拒绝监督的干部终究要犯错误”。确保监督效果,一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增强监督动力。要下决心解决好如何监督“一把手”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党代表大会作为党内最高权力机构、最高监督机构的地位,适度控制党代表大会的规模,设立专门的委员会,防止党代表大会形同虚设。二是完善监督形式,凝聚监督合力。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监督形式来实现的。充分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监督局面。三是建立监督链条,强化监督效果。现在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最凶的时候,却仍然得到提拔和重用。这种情况的产生,与负责考察的人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建立一条长效的“监督链”,什么是“监督链”?最通俗的比喻是老虎吃鸡、鸡吃虫子、虫子吃棒子、棒子打老虎。要让每个监督者都有独立地吃监督对象的权力。四是要坚持党务公开,增加透明程度。最好的监督是公开,尤其是党务公开。由于党员领导干部的某些个人生活已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那些与权力行使有关的、可能影响公共利益的个人事项理所当然地应向党组织报告,接受组织的监督。 2 ]+ J ^8 s' a7 }
: \0 s+ l j8 X, w $ O e6 ]5 \, s8 l
8 C c; p- L5 T$ `, |要发展廉洁文化。写在纸上的行为规范叫制度,不能或没有写在纸上的行为规范叫文化。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台上鬼画桃符也是墨宝,下台后写了白送也没有人要;在台上说假话也有人‘深刻领会’,下台后说真话也没人理会;在台上不想赴宴天天有宴席,下台后极少有机会光顾宴席;在台上不想开会也要去居高临下,下台后想开会也只有春节茶话会;在台上去哪儿都是‘感谢光临’,下台后回家都不受欢迎;在台上不想办的琐事有人抢着办,下台后急需办的难事也没人愿管。”台上台下如此“泾渭分明”,造成有人错误地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多数领导同志都明白“拍马屁的人是为了骑马”、“吻你手的人是想砍你手的人”这个道理,但一回到现实中,却又往往喜欢被人吹着、捧着、抱着、供着,容易听信顺耳谗言,听不进逆耳忠言。两千多年前的齐人邹忌对齐威王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时的荀子也讲得一针见血:“谄媚我者,吾贼也。”领导者有此清醒,谄媚者还能作祟吗?健康的民主生活和人际关系还愁建立不起来吗? ; H. G2 i9 E5 Q) W: p+ N
% n, j6 P+ ]. w" Z0 @
7 R$ P1 Y, ]' d: v! ]3 R) t/ o4 d& i% ~
要坚持领导带头。加强廉政建设,需要“一把手”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廉洁。一是要善于控制欲望。学会控制,可以获得很多。战国时期,齐国齐景公十分奢侈腐化,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齐国百姓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行下效,奢侈不廉洁成为当时齐国朝政的一个突出问题。宰相晏婴深知贪腐的害处,洁身自好,严以律己,廉洁从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十分节俭,为百官做出了榜样。晏婴之所以能够以德抑欲,以义御利,就是因为他认识到清廉为福,贪欲为祸;因为他懂得,“过”是“越”了“分寸”,过错过错,过了即错。由于晏婴克己奉公,尚俭倡廉,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廉洁的楷模。”二是要正确对待权力。要正确认识权力,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认识到权力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无论官职大小,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要兢兢业业为人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正确行使权力,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严守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坚持谨慎用权、科学决策。三是要时常反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要认真地过好组织生活,就要做到用“望远镜”论危害,自觉算好“廉政账”,正确认识到由于自身的问题而给党的事业、个人形象、家庭幸福带来的危害,主动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用“平面镜”照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不断战胜自身的惰性、脆性、躁性。经常将自己暴露在“显微镜”下,经常对照典型事迹自我检查、剖析和反思,发扬成绩、修正错误,在“无事”中找“错事”,把廉洁的行为变为廉洁的习惯,保持一生。 ' U7 ]: m' T5 ^' M5 F/ z
7 V* Z6 P; u+ |: c6 P3 E# g 7 |6 x6 Y# h1 H. [, t$ ]% }$ b9 _
% X- u+ e# Q5 l% ^肉眼最常见的毛病是两种相反的极端:近视和远视。近视的人只留意身边的问题,看不到全局,不谋划未来,忽略整体与发展。远视的人容易忽略问题和实干,不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不肯按部就班地走,不屑于一点一滴的努力。加强廉洁建设,我们也要防止这两种倾向,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树立信心,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打持久战,既要重务实,又要把握好大局和长远。
7 H2 `5 g; b( l' C& ^4 `8 b, s3 c2 ?; x" g: w# E$ k
( W: \! d' t+ O+ M( ^+ b. S
C) R" K$ e$ T; s, Q
最后,我想用《贞观政要•贪鄙》中唐太宗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谈心,与大家共勉: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