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凝心聚力促发展 求实创新谱新篇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3-15 2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水西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掠影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73 hspace=12 src="net0809/080915a.JPG" width=388 align=right border=0>日月如梭,穿过了流光溢彩的三十年;时光如流,流进了贰仟零捌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驿站,是水西人民劳动与创造、光辉与辉煌的里程碑!

当人们在为改革开放给水西经济和农民生活带来巨变而赞叹时,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水西镇年轻而强大。她走过岁月的沼泽与历史的阵痛,走进事业的康庄和前景的开阔,她像一艘巨轮,在辽阔无垠的大海破浪远征,她像睡醒的雄狮,挺立在新余的东部。今天的水西政通人和、经济腾飞、科技进步、各业兴旺。据资料显示,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6.7亿元,比1978年净增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65元增加到2007年的4802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8万元增加到20073579万元,成为江西省经济百强乡镇。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水西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前,水西镇的工业极其落后,不要说大型工业企业不曾拥有,就连小打小闹的轻工业也是门类不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更是揭开了水西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序幕。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产值亿元镇”称号,199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9亿元。如今,水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以产业聚镇、大项目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为重点,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特色的工业优势,推动工业经济整体实现新的提升和突破,形成了机械、电器、印刷、食品饮料、原料加工等多种工业行业的格局。2007年全镇共引进项目15个,引进资金2.2亿元。目前正在规划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1500亩的建设。

1978年的水西,还是个比较落后的农业镇。那时,水西可谓是一块瘦地,尽管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然而事倍功半,广种薄收,稻谷亩产只有250公斤,皮棉只有30公斤,入不敷出。改革开放使水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经营模式,为水西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水西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单一的生产模式中寻找多结构、多层次的经营之道。如今的水西,现代农业园、特色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遍地开花结硕果,展新姿。一场从“山底”到“山顶”的林权制度改革使水西山上再造4100亩,瞬间让座座青山变成了致富山,让片片林海变成了致富的源,让“希望在山”的口号真正变成了现实,让原本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水西大地从内到外焕发出全新的生机,踏上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04 hspace=12 src="net0809/080915b.JPG" width=422 align=left border=0>工农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围绕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城市建设和道路扩张,引导村庄搞沿街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经商,同时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商贸流通区,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水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

小交通走向大交通,水西处处变通途。目前,浙赣铁路、清宜公路、沪瑞高速公路贯穿水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100%自然村通公路、通客车,昔日坑坑洼洼、举步维艰的水西,如今是一马平川,前景开阔。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现代通讯风光全镇。改革开放前,中国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今已成为水西人民稀松平常的生活,不仅如此,就连手机、传真、上网这种城里才有的通讯设备,也走进了寻常乡村农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如今,水西镇已有本科职业院校1所,普通中学2所,完小10所,中心幼儿园1所,全镇在职教师523人,在校学生5881人,不仅有留学生、研究生、硕士、教授,还有博士生等。恢复高考以来,全镇各中学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万人。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后,水西文化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文化投入逐年增加,文艺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农民剧团”、“农民书画”、“电教放映”、“文艺活动”为主,有地方特点和较高水平的“四位一体”的文艺队伍,成立了美术、书画、文学、民间吹打等协会,已有会员200多名。30年来,文化站组织了近千场文艺活动,大大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

卫生体育同步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镇有医疗卫生院3个,医疗人员81人,村级医疗点39个,乡村医生66人,全镇98%的农户参加了合作医疗。与此同时,全镇计划生育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水西镇的一大强项。近年来,全镇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器材不断更新,全民健身运动已成气候,运动水平逐年提高。30年来,参加省、市、区比赛共夺得奖牌600多枚。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水西镇村面貌日新月异的三十年

走在水西集镇上,但见鳞次栉比的楼房,平坦的水泥路,葱郁的行道树,洁净的街道……使人恍若置身于现代化城市之中。可谁曾想过,原来这里只有镇里的几个小企业,一条老清宜公路从中穿过,路面坎坷不平,雨天满地积水,晴天满地灰尘。如今,却已发展成一个区域范围2.5平方公里的新集镇。这里集镇功能区分明确,市场、车站、旅馆、饮食店、娱乐、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自来水厂、供电、金融、通讯以及排污设施应有尽有,新建的西城大道、崇林路、渝东大道东段宽长整洁,工业平台周围集中了全镇的主要骨干企业30多家,外资企业50多家,私营企业200多家。

1978年,水西农村基本上布局杂乱,农民建房缺乏全面规划,村民房屋大多为土砖———木架结构,一层式坡屋顶。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批新型的住宅群体,(下转31页)(上接41页)用砖、木、混凝土,二开间、二层楼户。1996年,特别是2005年来,水西镇审时度势,以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在清宜公路两旁高标准建设了千幢农民住宅风景线,形成了文明整洁,外观布局合理,生产、工作、生活秩序井然有序的新景观。如今,当你沿着竹篱菜地、水塘沟渠相伴的水泥小道走进一户农家,轻轻拧开水龙头,一台小水泵随之启动,井水转化为自来水。二层小楼的民居,一楼的楼梯间被改造成了卫生间,屋后还配备了三格式的化粪池。别看这一个个细节的变化,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沼气的新农村建设,在乡村再造一个新的生态环境。

优越的位置,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投资者,各种专业市场、综合市场悄然兴起,一个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新集镇满足了农民的渴望,使水西农民像城里人那样富有,那样享受教育、卫生、文娱等。镇党委书记李晓红说:“只有确立突破区域求发展的观念和思路,才能构筑起城郊经济发展的大舞台”,新城镇吸引农民劳动力出来,吸引本地在外务工经商的回来,吸引外地的务工经商者过来。据调查,1978年,整个水西只有几家集体小作坊,根本谈不上有人个体户,30年来,水西有了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万余人。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92 hspace=12 src="net0809/080915c.JPG" width=411 align=right border=0>不容否认,改革开放使水西的集镇建设独具魅力。时光在不断流动,历史在不断向前演义,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水西也在不断向前奔跑。30年来,水西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路线指引下,敢于弄潮,敢于冲浪,夺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一个曾经是落后的水西已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现代水西。

凝心聚力促发展,求实创新谱新篇,水西镇党委、政府勾勒了一幅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蓝图!

(作者单位:市经济开发区水西镇)

责任编辑:沈铁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